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南方有肉粽、蛋黃粽、果乾粽,北方有花生粽、豆沙粽等,粽子究竟怎麼吃才健康?本文總結粽子的幾種吃法,有的吃法可以補充蛋白質和鈣質,有的吃起來不會脹氣,還能刮油脂助消化。

粽子的主材料:糯米和蘆葦葉

• 糯米有補,但不宜多吃

從中醫角度看,包粽子的主料糯米性溫味甘,具有益氣、健脾、溫中腸、止汗、減少尿頻的功效。

糯米入藥對於調理脾臟非常有效,味甘補脾,可治療脾虛引起的噁心、嘔吐、脹氣、腹瀉等。

有些女性產後會因大量出血或白帶嚴重而出現體虛狀態,如呼吸困難、氣短、疲勞、盜汗、頭暈、產後便秘等。在此期間,如果經常吃少量的糯米,可以改善血虛,幫助身體更快恢復。

雖然糯米對健康有很多好處,但由於糯米含大量支鏈澱粉,造成其黏性高,不易消化。無論腸胃功能好壞,都不能吃多,尤其小孩、老人、剛病癒的人、脾虛的人應避免過多食用糯米。

有開放性傷口的人,尤其是有炎症的人,吃了糯米等粘性、難消化的熱性食物,所需要的癒合時間會更長。

另外,由於糯米與其它米類食物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患有糖尿病、肥胖症和胃病的人也應嚴格限量食用。

煮好的粽葉和浸泡完成的糯米。(李若琳/大紀元)
煮好的粽葉和浸泡完成的糯米。(李若琳/大紀元)

• 蘆葦粽葉

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粽葉,其散發的清香都十分怡人。通常包粽子用的蘆葦葉具有清熱、利水、解暑功效,因此在初夏季節吃粽子也十分符合人體的節氣養生需求。

粽子的營養吃法

很多人在小時候物質匱乏的年代,接觸的第一款粽子是純米粽子,這種沒有任何餡料的糯米粽子又叫「白粽子」,通常都是蘸糖吃的。其實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糖也是稀有的。但是在今天這個糖尿病流行的時代,大家對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唯恐避之不及。勿論你吃的是否白粽子,都可以考慮這幾種吃法:

1. 白粽子配芝士 

方法:剝開一個白粽子,連同蘆葦葉和糯米粽子一起放在盤子上。將適量的芝士方片撒在白粽子上。注意,最下方是蘆葦葉,中間是糯米白粽子,最上方是芝士芝士。

蒸30秒或微波打熱,直到芝士已經完全融化在粽子上。

特點:

香滑的芝士就著Q彈的糯米,與粽葉的清香配在一起,香而不膩,味道怡人。同時,又能攝取芝士的蛋白質和鈣質,營養口味兼得,尤其適合喜愛薄餅、漢堡包的年輕一代。

喜歡甜味的人,也可用煉乳代替芝士,同樣可以補充蛋白質和鈣質,只是口味偏甜。

根據個人口味,吃肉粽、甜粽時也可嘗試此法。

芝士粽子尤其適合喜愛薄餅、漢堡包的年輕一代。(Shutterstock/大紀元)
芝士粽子尤其適合喜愛薄餅、漢堡包的年輕一代。(Shutterstock/大紀元)

2. 粽子搭黑朱古力

這裏用的朱古力是低糖、可可含量高的黑朱古力。

吃法:剝開熱好的粽子,直接灑上朱古力吃,也可連朱古力一起加熱一下再吃。

特點:用可可脂的乳香味道來代替甜味。這種朱古力可以軟化血管,對大腦也有補益,同時可可脂又能幫助穩定血糖。

黑朱古力也適合搭配甜粽子,如搭配豆沙餡、棗餡的粽子。

3. 直接吃鹼水粽子

方法:在浸泡糯米的時候加入食用鹼包成粽子,也適合做肉粽的時候在浸泡糯米時加適量食用鹼。

特點:具有發酵饅頭的口感,容易消化吸收,還可刮油脂。同時,吃鹼粽有助於排出體內的乳酸,很適合疲勞的人食用。

但米中一旦放了鹼,裏面的維他命就會被破壞掉,因此如果擔心維他命的攝入量不足,吃鹹粽子時最好搭配富含維他命的蔬果。

鹼水粽子由於加入了食用鹼而顏色發黃,圖為示意圖。(李若琳/大紀元)
鹼水粽子由於加入了食用鹼而顏色發黃,圖為示意圖。(李若琳/大紀元)

4. 搭配果乾或堅果

搭配果乾碎:把果脯切碎,或用打碎機將其打碎,用粽子蘸著吃。雖然這種吃法也會吃進一定的糖份,但比起單純蘸糖的方法營養更豐富,同時使粽子口味多元化,避免了進食單糖導致的血糖飆升。

搭配堅果碎:把腰果、花生、核桃、芝麻等用打碎機一起打碎,吃粽子的時候蘸一點,既攝取了這些堅果中的微量元素,也能吃到一定的天然油脂,增加了胃腸動力,有促消化、助排泄的功效。

吃粽子要了解這些要點

1. 粽子熱吃好還是涼吃好?

不同地域的粽子有不同的主料,有的地域除了用糯米,還用秫米、大黃米等做主料,因此有人感覺涼吃粽子更有味道。但通常糯米粽子徹底加熱吃更容易消化。

2. 粽子白天吃好還是晚上吃好?一天該吃多少?

要想好消化的話,肯定要在白天吃粽子,同時搭配不同的蔬果來幫助消化。糯米熱量高,含大量不易消化的支鏈澱粉,大粽子一天最好吃一顆,小粽子一天不超過2顆。

3. 為何不用綠豆包粽子?

綠豆性寒,搭配糯米更不好消化;綠豆具有清熱功效,而粽子需要大火煮熟,綠豆被大火煮過後其功效會大大降低。另外,綠豆餡的口感也不如紅豆餡好,所以綠豆通常不用來包粽子,而是用來煮粥喝。

4. 吃粽子搭配甚麼有助於消化?

糯米所含的膳食纖維約是一般大米的1/3,因此吃粽子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對促進消化有幫助,例如蘿蔔乾、紫蘇、牛蒡等,也可在飯後喝麥芽茶等。

其實,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來繼承古老的傳統文化,家家戶戶還有掛艾草避邪的習俗,這也提示我們,從這個時候開始,要注意防蟲、防病毒,關愛自己的身體。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