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到了黃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中國的傳統節日都與修煉、神佛等有著密切的關係。端午節一說起源於祭祀屈原、一說源自於龍神崇拜。另外,現代人把黃曆稱為「農曆」或者「陰曆」,其實,它們之間有很大不同。
追思屈原?還是祭拜龍神?
一提到端午節,必然追思到屈原。據《續齊諧記》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亡,楚國人為了哀悼屈原,每年一到這天人們會以竹筒裝米,投入江裏祭祀他。
《荊楚歲時記》也記載道:「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楚國人不捨一代賢臣屈原投汨羅江死去,在端午日這一天舟楫競渡來紀念他。
而另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最早起源於對龍神的崇拜,粽子原本是人們獻給龍的食物,包括划龍舟也是祭祀活動之一,所以端午節也可以稱為是祭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與《端午的歷史教育》論文中也認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無論端午節起源為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賦予端午節更加豐富的節日內涵,讓大家在慶祝節日的同時緬懷這些忠義的歷史人物。
黃曆是農曆嗎?
或許大家想問,為甚麼文章中使用的是黃曆(皇曆),而不是使用農曆或陰曆呢?
中國最早的曆法是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軒轅黃帝所頒佈的。在傳統曆法中也表達了陰陽平衡的概念,既不是單純的陰曆或陽曆,而是陰陽合曆。古人依據太陽、月球和地球運轉的周期,順應四季以及大自然規律而制定的。但為甚麼把中國的曆法稱為「農曆」、「陰曆」是不正確的?
中國的傳統曆法是以「干支」(即是「天干」與「地支」的簡稱)紀年。而紀年是按順序取「干支」各一字,以甲子為始,六十年循環一次,周而復始。另外,中國人也以「干支」來紀月、日和時。也就是說,每一個時刻都由年、月、日、時的「干支」來標記。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都對曆法進行了修訂。到了帝舜時代,人們對一年的天數以及描述季節變化的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已經相當準確。
甚麼是「皇曆」?古代改朝換代新立帝王或發生甚麼大事時,便會更改年號,並頒發新曆法,在曆法中加入君王的年號。由於傳統皇朝的曆書都由皇帝頒佈,並與皇帝的年號相結合,由官方刻印,因此傳統曆法被稱為「皇曆」。而最早的曆法源於黃帝,故又稱「黃曆」。
在中國重要的傳統中國節日除了端午節之外,還有新年、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都是依照曆法而定。
《大紀元時報》推出的系列社論《解體黨文化》中介紹:現在人們常用的公曆就是一種太陽曆(簡稱陽曆),它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基礎,其月份的劃分與月亮的盈虧沒有關係,只是個名稱而已;伊斯蘭教曆法是一種典型的太陰曆(簡稱陰曆),它完全以月亮的盈虧周期為基礎定月份,每年12個月,大約354天,所以積33年與公曆相差一年。注重陰陽平衡的中國古人制定的傳統曆法,同時兼顧月亮的盈虧周期和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
文章還指出,「中國曆法充份體現了陰陽五行的思想,蘊含著自然循環運化的規律」,「其背後反映的是道家文化和中國傳統社會敬畏天地神明、考慮天時、地利、人和的價值觀。」
「陰曆」的叫法打破了傳統文化中陰陽平衡的觀念。文章寫道:「中共建政之後,開始認為『皇曆』代表了傳統社會的統治秩序,並且其中有很多與預測學、風水等有關的內容,於是廢止了『皇曆』。叫『黃曆』或『夏曆』則會讓人回溯歷史,於是稱傳統曆法為『陰曆』。」
然而,中共覺得「陰」仍帶有修煉內涵,於是在1968年,以破「四舊」為名把傳統曆法叫成「農曆」,使人產生一種錯覺,把傳統曆法的作用僅限於計算農時。《解體黨文化》指出,「中共把它簡單叫作『農曆』,實際上是藉此貶低掏空蘊含博大文化內涵的傳統『皇曆』,截斷傳統文化的承傳。」這是對傳統曆法的一種貶損。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中國傳統節日被中共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黨節,如「五一」、「十一」等。中共想以黨文化取代傳統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有評論人士指出:「用中共黨日作為節日代替,讓人忘記祖宗、忘記神佛,竄改黃曆成『陰曆、農曆』,目的是改掉節日背後的內涵,抹除人對神的信仰。」@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