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大學畢業後,除攻讀博士學位外,大部份時間都投身於高中和大學預科教育,香港教育的其它範疇無暇接觸。由於晚婚晚育,兒子在入讀小學前不幸需要舉家離港,未能近距離觀察香港小學的情況。好在由於主理《教育刺針》專頁,與不少持扮者包括前線小學教師和家長保持溝通,獲得了不少資訊。今日談談主理專頁時的一些觀察。

中學尤其預科/文憑試容許多一些獨立思考,學生有一定空間作出討論和闡述,而且公開試有上訴機制,就算上訴結果未必合符心願,但制度上學生/考生的權益一定程度上仍受到保障。小學情況則截然不同。不少家長抱怨,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往往出人意表,學生答案就算合符題旨、邏輯,也會被視為答錯,就算家長願意代子女出頭申訴,很多時都會失望而回。

第一個個案是這樣的。某小學一年級作業問了「為甚麼金魚無法閉起眼睛睡覺」後,續問「作者飼養了金魚,那麼你想飼養甚麼動物?」有學生回答「暴龍」。

若在英國,同樣的題目和答案,老師的評語可能是「很有趣呢!」但在這個案中,老師用紅筆寫下評語「我們不可能飼養暴龍!」學生事後很不開心,家長亦認為難以接受,因為這不是常識科功課,而是中文科,一來沒有對與錯的規限,二來答案完全符合題意:暴龍的確是動物,而且「想飼養」和「現實中能否飼養」是不同概念,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擅自更改題意,做法既不理想,亦不專業。

另一則是書信寫作練習。題目是這樣的:「聖誕節快到了,你十分掛念在外國留學的哥哥。試寫一封信給哥哥,向他分享你們去年最難忘的聖誕回憶。」

與我分享此練習的家長,給了下款部份的截圖,其子弟在日期欄寫上「十一月二十五日」,教師認為是錯,要求學生更正重寫,該生寫「十月二十四日」,教師也認為是錯,再一次要求更正重寫。該生今次寫上「十一月二十四日」,然後家長附上一句:「請問正確答案是甚麼?」

原來教師認為「正確答案」應該是十二月。

其實教師一開始若能寫上評語「你知道截郵時間,很棒啊!」,事情便會處理得很好。

有讀者質疑,是甚麼原因讓教師如此堅定地否決正確或恰當的答案。有人說是教師盲從教科書或參考書。我一開始並不相信,出版社會錯漏百出嗎?及後,有讀者讓我看某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文法精讀與練習」,讓我傻了眼,一頁之中已經有以下錯誤:Christmas Eve(平安夜)變成Christmas Eva(聖誕伊娃),laziness變成lazyness,Alan has done變成Alan have done,don' t be angry漏了be,careful後面的preposition錯了。

如果施教者盲從課本,情況便會不堪設想。

與中學和大學生相比,幼稚園和小學學生未必會參閱課本以外的資料,對教師的依賴也較高。教師除了需要用心教學外,在處理練習時亦需充份把握題旨和學生可以發揮的空間。需知道,學生用心做了練習,紅筆一揮,一個交叉、一個不恰當的評語,對學生可能會造成很大傷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