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而且已經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胃部長期發炎將導致胃腺體破壞、胃黏膜萎縮、胃內菌相變化,進而產生胃黏膜腸化生,最終導致胃癌。

研究統計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增加6倍;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1994年,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致癌物,所以通過篩檢幽門螺旋桿菌和根除治療,即能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率。

幽門螺旋桿菌 多經由口傳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生黃國維說,雖然幽門螺旋桿菌確切的傳播途徑尚未定論,但已知其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因為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家庭內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

研究統計發現,台灣、日本、中國大陸和韓國胃癌盛行率較高,這四地都已積極評估幽門螺旋桿菌篩檢和除菌治療來預防胃癌。

以台灣為例來說,政府於2018年開始在偏遠地區進行胃癌防治試辦計劃,提出以家戶為單位的篩檢方法,以提升除菌效果,從而避免交互感染。

此外,胃癌高風險族群也是幽門螺旋桿菌優先篩檢的對象,包括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民眾、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者。

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和治療

黃國維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方法分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非侵入性檢查如血清學檢驗、糞便抗原檢驗、碳13尿素吹氣法;侵入性檢查是使用胃鏡採檢檢體,將之進行快速尿素酶測試、組織染色檢查、細菌培養等。

一旦篩檢出幽門螺旋桿菌,務必接受除菌治療。目前第一線治療是採用四合一治療,療程約10~14天;如果第一線治療未成功,可採用第二線治療。至於患者應該採用哪一種篩檢法和治療方法,建議由醫生做評估。

黃國維提醒民眾,如果為上述高風險族群,或是有上腹不適的問題,務必及早前往消化內科或胃腸肝膽科做評估和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