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udioimagen1/Freepik)
(gstudioimagen1/Freepik)

腎臟像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器官,主要功能包括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多餘的液體以及一些毒素。然而,腎臟也很脆弱。特別是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來說,他們的腎臟非常容易受到損害。

另外,長期使用藥物也會損害腎臟。下面向大家介紹七類容易導致腎臟損傷的藥物和製劑。有下列問題的患者,一定要酌情慎用。

七類損傷腎臟的藥物

第一類是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萘普生、撲熱息痛等。這類藥物透過抑制身體炎症反應來實現鎮痛、抗發炎的效果。然而這類藥物會降低腎臟血管的血流量,影響腎臟過濾毒素和清除水份的功能,會對腎臟造成傷害。此外,這類藥物對心血管也有不良影響。因此,如果你感到一般性的頭痛或發熱,不應輕易使用這些藥物。慢性關節炎及慢性疼痛患者,更要注意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對腎臟造成的損害。

第二類是降血壓藥物。雖然對大多數人而言,降低血壓對腎臟有保護作用,但長期使用某些降血壓藥物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特別要注意的是利尿劑,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腎臟血流下降,對腎臟造成損害。另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也要謹慎使用,尤其是人在脫水狀態或與其它藥物同時使用時,容易造成腎損傷。

第三類是抗生素。當人們在感冒發燒時,醫生常常會建議服用抗生素,但這類藥物只對急性細菌感染有效,對病毒感染無效。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的菌株,這時需要用到某些抗生素,如萬古黴素和氨基糖甘類抗生素,它們可能對腎臟產生毒性作用。

第四類藥物是抗病毒藥。愛滋病患者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通常是由多種藥物組合的聯合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容易導致腎臟受損,尤其是在患者使用藥物時間較長和劑量較大的情況下,後果就更為嚴重。當然,其它抗病毒藥物也可能有這個問題。

最近,我有位朋友感染了帶狀皰疹,但他堅持不使用抗病毒藥物,而是選擇中藥和針灸治療,讓他的病情也得到很大改善,或許這也令他避免了抗病毒藥物對腎臟的潛在傷害。

第五類藥物是抗骨質疏鬆藥物。年紀較大的人群容易面臨骨質疏鬆的問題,因此可能會服用這類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腎小管形成鈣鹽結晶,造成腎小管功能障礙,從而對腎臟造成傷害。

第六類是免疫抑制劑。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會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劑,例如降鈣素酶的抑制劑,它可以降低淋巴細胞的排斥反應,但對腎小管和腎小球具有毒性,使用劑量越大、用的時間越久,毒性就越大,所以這類病人需要格外小心。因此,我們在平時就要注重保護身體器官的健康,預防相關的疾病,如果到了需要移植器官的階段,不僅可能引起一系列醫學倫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生活品質會大大降低。

最後一類會損害腎臟的是造影劑。人們在進行CT檢查時,為了能清楚地看到骨頭和血管,需要給身體注射造影劑以增加骨頭和血管的對比度。然而造影劑具有放射性,因此對某些人來說,可能直接對腎臟造成損害,有些人在完成檢查後就出現了腎臟問題。

腎臟損傷的症狀

有的時候腎臟損害是沒有症狀的,那麼怎樣判斷自己的腎臟情況呢?建議當你開始吃這些類藥物的時候,就要關注你的一些早期甚至輕微的症狀。如果你有以下症狀,有可能是腎臟損害,就應該去就診看醫生了。

症狀一:尿液中帶血泡沫。尿液中帶血可能是腎臟損傷或泌尿系統問題的表現。血尿可能表示存在腎小球或其它部份的損傷,導致血液滲入尿液中。泡沫尿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現,當腎臟受損時,可能會讓過多的蛋白質進入尿液。

症狀二:尿液顏色變深。尿液顏色的變化,可能是尿液中含有血液或較多廢物的跡象。

症狀三:尿頻或排尿困難。這可能是由於泌尿道感染、炎症、前列腺的問題,也要考慮到可能是腎臟受損。

症狀四:下背部或腹部疼痛。腎臟附近的部位感到疼痛,這已經是有明顯的炎症反應的症狀。

症狀五:尿瀦留。出現無法排尿的症狀,需要用導管導出尿液,這是腎臟損害比較嚴重的表現。

總之,在我學醫的過程中,我的一位老師曾告訴我:當一個正常人突然出現新的症狀時,首先要考慮是不是藥物的作用。有些腎臟受損的情況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因此在使用以上藥物時,應當密切注意腎功能的變化。

如果出現以上的症狀,患者應與醫生及時溝通。醫生通常會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及檢查,來確定是否有腎臟問題,並決定如何調整相應的治療措施,包括停止或更改正在使用的藥物,以降低腎損傷風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