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1日)是器官捐贈日,本港截至9月共有2,618人輪候器官移植,其中2,438人苦候換腎,輪候時間長達5年9個月,早前更有大批市民取消登記器官捐贈,單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期間,當局共接獲5,785宗取消申請。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表示,活體捐贈是末期腎病病人另一治療選擇,但不少病人反映問家人捐腎都難以啟齒。他說每人只要一個健康正常的腎臟就足夠應付日常身體所需;摘取腎臟一般採用微創方式進行手術,傷口較細且康復較快,呼籲患者多與家屬商討。

接受女兒捐腎 腎病父一度掙扎

66歲的劉保財本身任職公立醫院病房助理,約40年前在家中突暈倒,其後確診右邊腎臟先天萎縮。劉12年前情况轉差,需每日3次腹膜透析(即「洗肚」),影響工作和生活,家人得知後主動接受活體腎臟移植評估,最後僅女兒適合,令他大感掙扎。父女經接受逾一年的身心評估後,劉成功於2013年換腎,女兒亦很快康復。

劉保財憶述,急需換腎其間醫生建議可用家屬腎臟移植,自己卻不知怎開口,幸家人得悉後主動提出接受配對評估。對於由當時26歲的女兒捐腎,他每次提及都表示心痛,「佢始終年紀細,我哋年紀大,唔擺得(存活)幾耐,(接受捐贈)好似很浪費,又怕佢第日有咩事,無得再攞(她始終年紀小,我們年紀大,好像很浪費,又怕她以後有甚麼事,沒有人幫忙)」。劉提到女兒形容自己是義無反顧捐腎,只是向樂於助人的爸爸學習,「她的腎放在我身上,我也要愛惜她」。

患病後一度感無用 換腎後成功育兒

另一名腎臟移植受贈者陸少冰(Apple),她在37年前患上腎病,她形容當時確診後心情晴天霹靂,每日要「洗肚」4次,讓當時做文職的Apple只能在上班前、下班後及晚上「換水」,唯半年後已無法繼續工作,只得辭職留在家中,家庭重擔全落在丈夫身上,讓Apple感到自己很無用,「喺屋企見到街上人哋返工追巴士,我覺得佢哋好幸福,我連呢個資格都冇(在家看到街上別人上班追巴士,我覺得他們很幸福,我連這個資格都沒有)」,年幼的女兒成為其當時唯一生存希望。

直到1990年某日下午後,終於接獲瑪嘉烈醫院電話,喚其即晚進行腎臟移植,4年「洗肚」 歷程告一段落。她記得在完成手術,看到護士時覺得對方是天使,感到十分幸福,她在移植腎臟後育有幼子,稱一直教導兒子器官捐贈的重要,受人恩果千年記。當年有份照顧Apple的九龍西醫院聯網腎科顧問護師李淑恒指,任職護士多年來,移植腎臟後生育的婦女「十隻手指數得晒」,稱讚Apple很勇敢,不但延續了捐贈者的生命,還帶來了新生命,形容是十分神奇。

Apple見記者時更一度哽咽,稱有生之年都會感激捐贈者,感覺對方無離開到世界,「佢嗰個腎臟喺我身邊裏面,我係代替佢生存緊,所以要好好生存,我好多謝佢(他的腎臟在我身體裏,我是代替他在生存,所以我要好好生存,我好感謝他)」。Apple在換腎後持續參與義工工作,一直鼓勵腎病病友及關心獨居長者。

陸少冰(Apple)30多年前確診腎病,至今還對捐贈者感恩,話畢更哽咽起來。(紀儒/大紀元)
陸少冰(Apple)30多年前確診腎病,至今還對捐贈者感恩,話畢更哽咽起來。(紀儒/大紀元)

李淑恒稱讚Apple很勇敢,不但延續了捐贈者的生命,還帶來了新生命,形容是十分神奇。(紀儒/大紀元)
李淑恒稱讚Apple很勇敢,不但延續了捐贈者的生命,還帶來了新生命,形容是十分神奇。(紀儒/大紀元)

雷聲亮:名冊登記近月微跌 後漸回升

近年腎臟捐贈數字有下降趨勢,由2021年的72宗跌至今年首9個月僅42宗,其中更只有33宗為遺體捐贈,數字不理想。雷聲亮表示,本港社會仍然較保守,港人希望死後保留全屍的觀念濃厚,加上家人未必清楚死者生前的意願,導致近年捐贈率維持在低水平。他引述臨床經驗指,很多時接觸潛在捐贈者家屬時,會發現並無在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登記,因此名冊登記數字與最終捐贈宗數未必有很大關係,又指早前登記數目有輕微下跌,近月已慢慢回升。

雷聲亮表示,本港社會仍然較保守,港人希望死後保留全屍的觀念濃厚,加上家人未必清楚死者生前的意願,導致近年捐贈率維持在低水平。(紀儒/大紀元)
雷聲亮表示,本港社會仍然較保守,港人希望死後保留全屍的觀念濃厚,加上家人未必清楚死者生前的意願,導致近年捐贈率維持在低水平。(紀儒/大紀元)

對於港府正與大陸當局商討建立恆常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他說,兩地腎臟移植的輪候人數多,捐贈者多數易找到合適受贈人,因此兩地以本地移植個案為主,相信要啟動機制進行跨境腎臟移植的機會很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