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陳姓婦人對於自身形象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她在第二個寶寶出生兩年後,報名成為健身室的會員,準備好好地雕塑身材曲線;但沒想到的是,她一舉起槓鈴,尿液就不受控地流出。

67歲的林女士有三高和體重過重的問題,喜愛享受美食,經常與朋友們聚餐。前一陣子她發現,只要盡興大笑時,尿液就會溢出來;隨著溢尿次數增加,造成異味纏身,所以她不敢再與朋友們聚餐。

尿失禁好發於女性族群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表示,尿失禁是女性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之一,雖然好發於中年以上的女性,但年輕女性也可能發生;這種非自主性地尿液溢出,不但對心理和社交活動造成困擾,也可能帶來其它的生理疾病。

門診觀察發現,不少女性患者認為發生尿失禁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因此開始減少社交活動,以避免尷尬;也有一些女性患者因為症狀難以啟齒,或是擔心需要進行手術而不敢及時就醫。

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50歲以上女性尿失禁的盛行率約為20%,65歲以上女性更高達33%,其中應力性尿失禁約佔一半,但是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會尋求就醫治療。

尿失禁的4種類型和症狀

張雲筑指出,尿失禁可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持續性尿失禁,患者需要進行尿檢、會陰部理學檢查、尿路功能檢查或影像學檢查,再由泌尿科醫師逐一釐清病因,以鑑別診斷是哪一種尿失禁。

其中50歲以上女性尿失禁患者,有50%被應力性尿失禁困擾。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表現,隨著患者腹壓突然明顯增加,常見在咳嗽、打噴嚏、提起重物或大笑時,出現尿液不自主滲流的現象。急迫性尿失禁是膀胱過動症患者,在急尿感後不受控地漏尿。

滿溢性尿失禁是膀胱無力患者,在尿液漲滿膀胱後,才順著尿道慢慢滲出,常見發生在糖尿病患者和中風患者。持續性尿失禁是患者無論做甚麼動作或姿勢,尿液會漏個不停,通常發生在尿路或尿道組織嚴重受損的族群。

應力性尿失禁的成因和治療

張雲筑補充說,尿道阻力不足和骨盆底肌肉支撐力減弱,是發生應力性尿失禁的兩大病理機轉,好發原因包括體重過重、懷孕生產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停經後尿道和陰道組織萎縮、 骨盆腔手術後對膀胱和尿道組織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以及人人都要面對的組織老化衰弱。

應力性尿失禁依臨床症狀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者在腹壓高度增加,比如咳嗽、打噴嚏、抬重物等情況時,才會發生尿失禁;中度者在腹壓輕度增加,比如走路、彎腰、起身等情況時,即會發生尿失禁;重度者只要在床上一翻滾,就會發生尿失禁。

張雲筑提出,在治療應力性尿失禁方面,如果患者的尿失禁情況持續進展,或是症狀已經屬於中度以上,務必前往泌尿科進行相關檢查,在醫師釐清原因之後,規劃藥物治療、練習正確的凱格爾運動,或是安排物理治療。

如果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半年之後,尿失禁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可以考慮經由強化尿道的注射治療,或是進行懸吊帶手術,以改善應力性尿失禁造成的生活機能障礙。

揮別應力性尿失禁的建議

如何揮別應力性尿失禁?張雲筑建議應力性尿失禁患者,除了要配合醫師接受治療之外,調整生活習慣對於改善症狀也有幫助,可以從下列3個方面著手。

1. 建立適當喝水和排尿的習慣,即是要適量補充水份,而不是一次大量飲水,並且每1.5~2小時將膀胱中的尿排空,避免膀胱蓄積過多的尿液。

2. 體重做好控制,採取循序漸進的適量運動方法。

3. 多攝取高纖的食物,避免發生慢性便秘。

張雲筑提醒,如果應力性尿失禁長期未改善,除了會影響膀胱功能之外,還會造成心理壓力、影響人際社交,因此有此困擾的民眾,務必儘早治療,才能重建自信、擺脫尷尬,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