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70年代尾出世,第一次認識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已經要去到90年代初的《盜亦有道》(Goodfellas)。再過多幾年,大概讀高中的日子,VCD突然崛起,不買翻版,買正版,也便宜得可笑,為了扮一扮文青,一口氣買了一大堆經典舊片收藏,例如希治閣的、例如《鐵金剛》,也當然包括馬田史高西斯的《的士司機》(Taxi Driver)與《狂牛》(Raging Bull)等等。

是很膚淺很膚淺的概念:馬田史高西斯,就是「實淨」。同樣拍黑幫片,哥普拉(Francis Coppola)的《教父》(The Godfather),裏面有一份華麗,不是說角色件西裝特別貼身、特別筆直,是指情節、對白、表達手法,總帶有一份超現實的戲劇性,是你和我不會接觸得到。馬田史高西斯卻似近在咫尺。

無論是哥普拉,還是馬田史高西斯,作戰到今時今日,肯定是需要好好珍藏的國寶級產物。尤其後者,用自己的方法維持到一定的產量,碩果僅存。跟年長5歲的列尼史葛(Ridley Scott)比較,作品質素也維持得更加穩定。當然越來越吃力,對新一代的主流觀眾來說,這一堆老牌導演,可能早被認定不合時宜。你看他們批評漫畫英雄電影系列,感嘆戲院被邊緣化,根本是跟大潮流正面對抗,像保衛舊有傳統的最後圍牆。而且,是孤身作戰。

2016年,完成規模相對較細的《沉默》(Silence)之後,馬田史高西斯拍《愛爾蘭人》(The Irishman),倚賴Netflix投資;最新力作《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來自Apple TV+,傳統電影公司似被嚇怕。電影的確有機會放上戲院公映,但你可以想像主菜,是為網上串流平台面上貼金。列尼史葛推出過好幾套票房一敗塗地的大片之後,新作《拿玻崙》(Napoleon),即使請得動《奧斯卡》影帝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最後也是Apple TV+埋單。口口聲聲要為戲院文化護航,重視戲院生意的老闆根本不支持,不慘情?又或者,到底還有沒有老闆重視戲院生意?

你說馬田史高西斯像個「古老石山」,明明自己喜歡的,已經沒有市場,還要倚老賣老任性花費,無話可說。相比列尼史葛鍾情的古裝史詩,我真心覺得馬田史高西斯已經「與時並進」得多。10年前的《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還在叫好叫座,半分過氣感也沒有。有時,甚至嫌棄馬田史高西斯太過追上潮流,例如《愛爾蘭人》,利用電腦特技,把羅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或阿爾柏仙奴(Al Pacino)減齡,由他們本人扮演年輕時期的自己,就很礙眼。同樣技術,放在佐治魯卡斯(George Lucas)或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的系列,無問題,不是同樣適合馬田史高西斯的風格嘛。老派地,找另外的年輕演員分擔責任,應該容易消化得多。我的心態,比馬田史高西斯更老。

為串流平台做包裝紙,最大好處應該是更有條件「為所欲為」。《愛爾蘭人》,片長3小時29分鐘;《花月殺手》,3小時26分鐘;然後,再理直氣壯怒罵嫌三嫌四的觀眾,追套劇集,追5、6小時面不改容,花3小時多看一套電影,彷彿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到底有沒有尊重電影這回事?只是一想到,大部份觀看《愛爾蘭人》的觀眾,看到中段可能會忍不住按個快速搜畫掣,或者停一停先去弄個杯麵,甚至睡一睡,明天再繼續,便總覺得有份「自欺欺人」,或「垂死掙扎」。電影越好看,在串流平台世界越是缺點。信不信由你。◇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