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一關,關了兩個月有多。如無意外,四月底終於復業。很多人認為觀眾餓戲太久,肯定作出復仇式消費。對不起,今次,我有點悲觀。

跟復活節長假已過無關。是人類惰性問題。如果,今次,像之前,停業只不過兩、三個星期,身體還未完全適應新變化,飢餓感還未克服到,就算首週只不過推出《月球隕落》(Moonfall)、《奪命狂呼》(Scream)、《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Fantastic Beasts: The Secrets of Dumbledore),牌面上不算太過有吸引力的新片,我相信很多人為了去戲院坐一坐,也不介意購票入場。不過,隔了十個星期左右,是另一回事,可能已經麻木了,可能已經認同在家開電視機看《月老》,也一樣,也是同樣地跟朋友同事分享觀後感,上架跟上畫分別不大。我已經假設人人收到消費券後,不太介意額外消費。

在外國,分析疫情下的票房情況,有人總結:沒有逼切性觀看需要的電影,九成一敗塗地。何謂沒有逼切性觀看需要的電影?就是最不怕被劇透的電影。例如重拍經典的《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或《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劇情早就流傳,沒有劇透不劇透的分別。相反,像《蜘蛛俠:不戰無歸》(Spider-Man: No Way Home),一旦面世必定惹來熱烈談論的,票房受到疫情影響的程度,輕微得多。如果要在疫情後開戲,可能,最好開《鬼眼》(The Sixth Sense)之類的懸疑片。

如無意外,五月頭上畫的《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在香港的票房也肯定大爆。我擔心以後也只有同類作品能夠大爆。要觀察今次戲院停業會否長遠影響戲院業生態,有另外兩套電影,似乎更有參考價值。第一齣,肯定是《蝙蝠俠》(The Batman)。原定計劃,香港是在三月頭跟全球同步上畫,現在,排到去四月尾才重見天日。全球評論早早湧現,由一齣本來有逼切性觀看需要的電影,變成完全沒有。觀眾又很清楚,過多一段很短時間,便可以在網上串流平台欣賞到,但電影是一齣A級動作片大製作,在戲院觀賞肯定具備獨一無二吸引力。可是,吸引力夠不夠大?

第二齣,是暑假檔期的《迷你兵團2》(Minions: The Rise of Gru)。動畫票房向來偏高,畢竟,一家大細人場,每個單位動不動也要買三、四張票,比起情侶檔或單人出動,數字上大得多。同期另一齣《光年正傳》(Lightyear),賣情懷,尚且可能有成人自行入場,《迷你兵團2》肯定較為兒童主導。先不說兒童今年還有沒有假期,關鍵在家長還有沒有膽量與必要帶子女入戲院?彼思先前已將長片《熊抱青春記》(Turning Red)繞過戲院直接放上串流平台試水溫,點擊反應相當理想。假如,《迷你兵團2》的票房數字,遠遠遜色於前一集,可以大膽假設,這已變成一個結構性問題,即使疫情消失,對成年人來說,一部電視可取代一間戲院對小朋友的功用,對戲院收入來說,影響深遠。

作為一個愛在戲院看電影的觀眾來說,只能略盡綿力,在此呼籲一下:不要等到《奇異博士》才入場,是真有需要讓戲院商生存到,我們才可以在未來日子也能夠享受到大銀幕的《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而不用垂低頭看住部飛機飛來飛去。是,這個世界的確不是事事以利益掛帥,不過,以上的電影,全部是商業產品,目的就是賺錢,不談利益,便沒有甚麼好談。不似某齣電影,真的不為謀利,是說良心,是為了記錄歷史,傳遞訊息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