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在《特區政府》胡作非為,警暴肆虐的情況下,令超過七成選民排長龍參與投票。還記得當日,有些選民需要在輪候幾個小時才可以進入票站登記投票,但當時絕大部份市民都沒有埋怨意,人多但秩序良好,因為大家都知道民意需要表達,在當時的氣氛下那一票代表的除了是一個選擇之外,也是一種態度,大家都知道要用選票向當時的政府及北京當局表個態。結果「民主派」獲得大勝,清楚顯示了民心背向。

跟着這幾年發生的事,都不用再重複了。沒有辦法贏得香港人支持的政府,唯有行使暴權,不惜帶頭犯法,不斷枉法,不惜騎劫法庭,令香港進入百多年來未有過的黑暗歲月。

為了不再讓香港人透過選票表達香港人的意向,《特區政府》還在北京的主導下,完全扭曲選舉的原意,以「完善」選舉之名,實質破壞了香港的選舉制度,令香港經過幾十年發展起來的、行之有效的、大致上公平的選舉,變成了赤裸裸的假選舉。

2021年那個被押後了的《立法會》選舉,充份說明了香港人對這種掩眼法心裏有數。那一次,政府用盡「九牛二虎」之力,耗用了大量資源,希望點裝民主。但就算破天荒加設了邊境投票站,也不理會投票的公平性,讓一批批專車把生活在中國大陸的香港人組織起來,送到邊境投票,但《立法會》那次選舉投票率也是只能僅僅超過30%。一個權力比「區議會」大、重要性比「區議會」高的議會,竟然在投票率上出現如此嚴重的倒退,其實已經說明了香港人對假選舉的厭惡!

不旋踵,新一屆的「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舉行,提名期也正式開始了。這一屆的「區議會」,是一個完全扭曲了的假議會,比上一次的立法會選舉更扭曲,根本就不成議會。修改了的《區議會條例》,令「區議會」原本已經十分有限,只能就地方部份事務作議政的功能都完全剝奪,民選議席大幅度減少,平均每個「區議會」只有幾人。委任的成員變成主導,主席不再由議員推選產生,而改由政府官員擔任,這些都是無法掩飾的倒退。還要有一份議員行為負面清單,要議員聽從政府官員的指令來行事,否則就算選上了都會隨時DQ,就算留在議會之內也都會動彈不得。這樣的選舉根本就不是選舉,如此選出來的議員,根本就不能算是議員。

對這個扭曲了的所謂「區議會」的欺騙性,政府心知肚明,但又想透過鼓勵市民積極投票來掩飾這一種欺騙性。因此,一眾官員及建制嘍囉近日便紛紛跳出來為「區議會」選舉造勢,希望催谷投票率。可另一方面,這個政權及其代理人又似乎預期了必然會重蹈兩年前《立法會》選舉的冷淡反應,因此又要不斷做期望管理,一時就說「投票率高低不是最重要」,另一時就說「如果社會和諧,市民的投票意願就會低」。總之就是不斷講鬼話!

據筆者所知,近期政府更要出動《民政事務局》高層官員,去到各區的學校,向學生介紹「完善地區管治」、「愛國者治港」等等,又向學生宣傳「區議會」及完善選舉,但同時又自相矛盾地向學生揚言「投票率高低並不重要」。據說連舉手提問的學生代表及提問的內容都要事先安排好。這種戲法及其背後的精神分裂,就連在座的同學都能看穿。官員離開之後,這一切便成為年輕學子的笑柄。

香港原來政治制度的轉變與發展,實際上是與香港的經濟發展同步前行的。現在是逆水行舟,香港的未來也只會前景堪虞。

1967年左派暴動之後,港英殖民地政府明白到只要政府做對的事,能夠滿足香港人的期望,應對社會發展的步伐來推動各方面的變革,那就算是作為一個外來政權,都可以得到市民的支持。往後的發展事實也是如此。67暴動之後發展起來的那套諮詢制度,雖然民主成份不高,但政府廣設各種事務的諮詢委員會,幾百個諮詢委員會就提供了平台,讓數以萬計的香港人有機會參與香港的社會事務。就算在超過半世紀之前,政府委任這些諮詢委員會的成員時都會力求平衡,不會只偏重一些政府的自己人或者政權的擦鞋仔。很多基層組織、壓力團體的成員、一些在早年已經對社會事務有意見的地區或事務性領袖、都會獲得政府邀請加入這些委員會或其它法定機構。這種做法為政府的決策輸入更多信息,減少政策出錯的機會;過程中也有利於政府去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及資訊,讓政府可以對原來的政策方案作必要的調整;政策出台之後也會較為順利。這樣的做法,也為政府的施政提供了更大的政治認受性。

隨着香港在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經濟起飛,社會利益變得越來越多元,也隨着香港人的教育水平及世界視野的擴闊,香港人對各種社會事務及公共政策都會有不同的意見。殖民地政府搞的那一套諮詢政治,慢慢已經不足以應付香港社會的需要。因此,原本權力有限,選舉的開放性也有限的《市政局》選舉,都變得越來越重要。政府在那個階段,也因為大力拓展新界發展,推行政府部門分區化,而變得更加需要推動香港人建立對社區的歸屬感及由基層起動的各類社會支持網絡。這些都推動了政府在1980年代初期考慮改革地方行政。在這個背景下,1981年發表了「地方行政綠皮書」,後來再發表白皮書,建議設立18個「區議會」。到1985年,《立法局》也引進了透過公開選舉產生的議員。

從此,香港有了所謂「三級議會」,即是兩個《市政局》,18個(曾經一度是19個)「區議會」,另外還有《立法局》(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改稱《立法會》)。這個三級議會的安排,在香港主權移交談判過程中,得到中英雙方確認,成為香港主權回歸之後的政治制度架構基礎。有關安排在《基本法》中也有著墨。

現在這個會在新一屆改變了性質的「區議會」,比1982年成立的臨時「區議會」都不如。1983年的第一屆「區議會」正式選舉,雖然設計上保留了委任議席,但起碼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議席是經過貨真價實的選舉過程產生的。筆者當年作為大學生,曾經參與相關的助選過程,目睹過當時的情況,是40年前那一個初生的「區議會」的真選舉過程的歷史見證者。很多香港人都可以看到穿.這樣的倒退是多麼嚴重,又是多麼反潮流,甚至是反文明,是開發展的倒車。

1983年「區議會」正式起步之後,其民選成份一直在提高。到1997年主權移交的時候,已經是全面普選。就算後來第一任特首董建華要重新加入委任議席,北京當局及《特區政府》最終還是要從回循步漸進這個承諾了的道路上,「區議會」還是回歸到差不多全面直選,到2019年那次「區議會」選舉,只保留了極少數鄉事當然議席。

明白了這段歷史,現在這種所謂「完善」了的選舉,這樣的所謂新「區議會」,究竟可以欺騙誰?香港人曾經見證過「區議會」及地方行政的發展歷程,有幾多人會甘心自願做傻仔,被政府現在的謊言欺騙?這樣的所謂政制發展與完善,除了是自欺欺人及自說自話之外,可以贏得甚麼人的認同與尊重?

可以預期,對於這一次「區議會」假選舉,無論政府用幾多資源去宣傳,出動更多高官去到不同的學校及地區演說那一套謊言,花幾多唇舌去自說自話,都沒有可能引起香港大部份人的興趣。絕大部份選民,肯定會以躺平及冷漠的態度來回應這次選舉。所謂選舉過後,莫說是委任及變相委任的議員不會贏得香港人的尊重,就算是參與選舉選出來的新一屆區議員,也不會透過選民的參與及投票的授權,來建立起任何獲得尊重的政治認受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