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求知的精神和追求知識有顯著的關係,所以保持小朋友求知精神很重要。父母如果要孩子跟從指示去做,說 「這些題目不會考,先溫習測驗的試題。」研究指,如果我們把孩子當成機器,繼續以他們的記憶力(死記硬背考試的內容)作為評分準則,那豈不是將他們當作電腦?

科學家提出電腦的運算能力,永遠比人強得多。那麼我們的小朋友將來豈不是會被機器取代?相反,如果我們幫助孩子發展出一些機器無法做到的技能,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例如有疑問,要調查、研究,找出事情的意義,找出不同範疇的因果關係等,那樣他們才會有將來。

我們不是完全反對測驗與考試,因為測驗與考試有他們的好處,當我們為自己做測驗,就會知道自己那裡有不足。但當我們只顧溫習書本的內容,就會以為自己吸收了所有知識,但不一定能變成長期記憶。

何時及怎樣培養和保持孩子求知的精神?

香港「星之子」陳易希中五畢業被香港科技大學破格收錄,他發明的天份,是從「主動學習,拆爛嘢,從失敗、嘗試、成功,有求知精神」開始,父母的鼓勵當然也是重要因素。

孩子的求知慾在升上幼兒高班時(約5歲)開始出現,故此讓他們積極投入學習會令大腦釋放多巴胺荷爾蒙,帶來有成就的滿足,孩子就會更投入、願意學習,良性循環。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發揮,給他們空間發問及尋求答案是積累知識最好的方法。

研究指出當,我們積極投入一項活動時,大腦顯示它的奬賞迴路(reward circuit)會被激發尤其是在海馬體(Hippocampus)裏,海馬體又稱做快樂尋求系統,令人投入和願意學習(Gruber et al., 2014)。

以下是筆者的總結:明白求知的精神和主動學習對於孩子的學習進程非常重要,父母應考慮不只為了考高分而安排密麻麻的功課給子女。應多給孩子空間培養和保持孩求知的精神,主動追求知識,自己解決問題或困難,幫助孩子成長,才是平衡及對孩子最好的培育。◇

作者:李錦博士,前投資銀行董事,現為教育學者及「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

網站:www.childfinancialeducation.org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