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生於左派家庭。就像獄警很討厭人們稱他們為「獄卒」,左派也很討厭別人稱他們為「左仔」。所以,當我偶然看到工聯會黃遠康兩年前在其網台上問「為何過去那麼多愛國份子都願意成為左仔」,便十分驚訝。那段視頻討論香港愛國教育的發展;片段結束前,他問:今天「還有沒有人因為自己是左派而感到自豪?如果大家感到自豪,在留言區打一句『我是左仔』!」
很明顯,作為左派新生代,他想模仿2019年反送中期間有警察以女性性器官粗口辱罵市民而市民反過來以此創作「寧做自由X,不做極權龜」的做法,嘗試奪取貶意詞「左仔」的話語權,將之改造成褒詞。
雖然他有不少粉絲,可惜應者寥寥,絕大部份人留言時只肯說「我是中國人」。有人更直斥其非,「先生愛國不應說我是左仔!」很明顯,左派中人仍然不接受這個稱謂。
甚麼是左仔?有人說,在左派學校讀書、左派機構上班,便是左仔。所以自80年代左派學校與主流學校趨向同化、左派機構不再優先聘請愛國學校畢業生,便沒剩下多少左仔了。
這個說法與現實頗有出入。左仔一詞大量使用,源於六七暴動。在非左派眼中,左派被香港新華社煽動繼而「自發」推動的「反英抗暴」,是徹頭徹尾的暴動,是中國人殘害中國人的醜劇。事實上,在人造花廠勞資糾紛演變成暴動之前,4月的士風潮開始報章上已用左仔一詞,例如「人心不足蛇吞象,左仔要求日日新」,及後「左仔騷亂製造暴行」、「左仔罷工苦了市民」、「讀者來信揭發左派惡毒陰謀」等標題一直貫穿整場六七暴動,及至七、八十年代仍時有出現。
關於該詞的用法,可能有人以為有左仔自然有左女,其實不然。當時報章會用「左仔男女」,換言之「左仔」是一個含特定意義用語,不分男女。當時類似用法還有「左口魚」。
歷史在這裏又回到原點:左仔作為貶詞,與六七暴動有關,乃非左派人士對左派在該場運動之中搗亂香港經濟社會秩序表示反對、憎厭。自1967年至今,「六七暴動」與「反英抗暴」代表着兩種意識形態、兩種不能妥協的立場,左仔一語在可見將來也不會消失。
事實上,六七暴動之後的左派領導很清楚這個現實。例如80年代的新華社社長許家屯。上任之初,他聽到左仔一語,問人是甚麼意思,知道這是香港社會對六七「極左」言行的貶稱後沒有表示反感,反而務實應對。他在回憶錄中說,應對方法是「必須改變作風,讓新華分社和分社幹部同社會接觸,爭取他們接受我們試圖建立的新形象。」
可惜的是,回歸之後,香港人眼見的,是這種務實之風已死。「極左」之風由左派機構吹到香港政府內。因此左仔這個標籤,其適用範圍不單沒有收縮,反而有所擴張,已經有人用這個詞形容香港政府和各級公職人員。
有接近18萬公務員相伴,左派朋友從此不再孤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