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香港情況急轉直下,實施國安法後更為明顯,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好像甚麼也不用做,只需高舉中國旗幟萬事便可迎刃而解,甚麼都要扯上國安,各界爭相舉辦習近平座談會,「香港」一名好像痲瘋病人般被唾棄要大舉換上「中國香港」消毒,大吹務虛不務實的浮誇風,恍惚每個人都要為葬送香港「國際大都會」的金漆招牌而出盡吃奶之力。
這,令我想起五十多年前的驅帝城故事。
驅帝城一名,不是搞歷史的人也許不會知道,事實上在一般歷史教科書也甚為少見。這是文革期間中國對香港的別稱。1966年文革不久後便有「破四舊」,即舊思想、文化、風俗、習慣,反封建體現在破壞古蹟,反帝國主義則在於剪爛牛仔褲、反對飲咖啡和更改街名,例如將使館林立的北京東交民巷改為「反帝路」。
在這種政治氛圍下,香港這個被認為充滿帝國主義壓迫的地方,其名字自然就如今天般成為打倒對象。「驅逐英帝」成為紅衛兵的響亮口號。北京出現以下傳單:「香港立即改名為驅帝城,凡有香港字樣的商品,牌號一律取消,鑿掉刷盡,任何人不許再稱香港,一律改稱驅帝城。上述勒令即日執行,違者查出嚴辦。」自此之後,寄往香港的信件開始改稱香港為「驅帝城」。當時的報紙均有報道上述事實。
這些驅帝城信件,細節令人玩味。首先,它們為文革留下了重要史料,印證了除今天小粉紅仇港外,文革期間有另一次集體仇港運動,兩次都有官方加持。然而,風潮一過,尤其在改革開放後,大批中國人以「學習交流」名義湧來香港,「英帝」香港再次成為中國人擁抱的對象。除反映中國人崇洋外,亦說明影響中港關係者,往往在於中共的一念之差。
第二,雖然香港方面認為這些信件對香港充滿侮辱,但除「驅帝城」一名外地址是清楚的,所以郵局基於公眾利益,決定照舊派件。換言之,郵局選擇了服務市民而不會像今天般首重政治掛帥。這批信件不單去到收信人手中,而且成為歷史文獻保存下來。當時中國郵局與香港的態度大相徑庭。據報道,寄往中國的信件必須寫「中華人民共和國」,若寫「中共」或「大陸」,均遭退回。
驅帝城,不止代表對港姿態,也是當時香港發展的一個可能。這批信件出現後半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香港左派以澳門「一二.三事件」成功將澳門變成半解放區為學習對象,一心想在香港殺出一條革命血路,借人造膠花廠風潮發動三罷,繼而製造真假菠蘿陣,以恐怖手段殺死反共人士如商台DJ林彬。暴動令當局疲於奔兵,英國計劃必要時撤出香港。
多得中共及時剎停暴動,英國捱過此劫,以香港節等方法凝聚人心,銳意拉開香港與中國的經濟距離,香港人身份得以塑造,香港賺了五十多年的發展時間。否則,若按左派計劃,六七時已解放香港,之後的麥理浩黃金時期、亞洲四小龍、國際金融中心便無從談起,香港只會提早變成新一代高昌古城。◇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