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屆政府《施政報告》提倡發展「北部都會區」,當中涉設立三個保育公園包括南生圍、三寶樹及蠔殼圍,相關私有土地將會被收回。有調查指出,蠔殼圍相關地段業權,於過去廿年交易頻繁,疑涉財團囤地情況,而當中最大的一組財團可獲利逾10億。
本土研究社今日發表《北部都會區蠔殼圍地權調查研究》調查報告,分析蠔殼圍濕地業權分布,當中檢視了2000至21年近20年間所有交易紀錄,發現區內曾經易手的地段數量達904個,按面積佔約47%,即近半已易手。
而透過業權調查904個地段發現,調查報告發現背後的買家涉及超過130個公司或個人單位。分析這些買家背後的關係後,本研社判斷在蠔殼圍擁有超過10萬平方呎土地業權的買家一共有7組,包括「龍豐」、大陸政商界,當中4組買家都涉及離岸公司操作,而多個地主皆透過離岸公司操作,本研社認為是隱藏了背後的真正買家。
本研社亦指出,蠔殼圍七大買家組別的買地平均呎價為92元,根據收回土地補償機制第二級補償,將可獲每平方呎634元,幾乎相當於購入成本價7倍,若然業權人爭取並得以私人發展蠔殼圍,土地呎價更可達上萬元,利潤以百倍計。
而當中持有最多地段、最大面積的藥房集團「龍豐」(圖2),於2017-2021年買入土地時每個地段平均呎價為94元,總成本約1.9億元。若按最高的第一級別補償率收回,政府將需要以26.4億元公帑作為收地補償。即是說,「龍豐」投資蠔殼圍濕地,帳面利潤將高達約24.5億元。即使政府以第二級補償收回土地,「龍豐」仍然可以獲得約13.2億。
據了解,現行《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並未有對新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土地投機活動作出積極規管措施,以及未能及時落實保育方案,變相是製造了投機空間。
本研社擔憂,「當政府都剷平保育區濕地,將對未來其它濕地保育失卻理據,令私人囤地者『有樣學樣』。而當政府以這樣的思維推行保育政策,帶來的投機囤地、規劃走樣、環境破壞,影響就不限於蠔殼圍、不限於新田科技城,更會漫延至整個北部都會區乃至所有發展項目」。@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