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器在倒數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他手心和額角都在冒汗,腦海中看見時間幻化成了一隻猙獰的巨獸,從後方死命地追趕著要將他活活吞噬!」

以上並非恐怖驚慄電影的情節,而是發生在一位SEN(特殊學習需要)小朋友身上的真實情節,這也是今期筆者要跟各位分享的一個個案。

時間的壓力

有一位母親告訴筆者,他那7歲有SEN的孩子,近來開始做噩夢,夢裏常看見怪獸在追趕他。孩子顯得緊張又害怕,常常告訴媽媽: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就好了。孩子非常擔憂一個又一個時限的終結,言談間總提到有關「時間」的話題。母親非常擔心,想著是否需要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筆者以為孩子年紀尚小,通過輔導的遊戲治療方式,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從而了解他的思維和情緒,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便已足夠。我建議該母親先行約見遊戲治療輔導員,而後再與她詳談關於她平日和孩子的一切相處。可當筆者看到他與孩子的聯絡訊息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的問題皆源於這位母親本身。

原來這位母親對於孩子所有的日程,都是用計時的方法在管理。孩子不論是做功課、玩遊戲、看電視、甚至跟母親通訊等都在「時限」中進行,包括甚麼時間做作業?做多久?甚麼時候玩遊戲?玩多少分鐘?那個時間看電視?看多久?母親與他的通訊定在甚麼時候,多少分鐘後會再打另一次電話給他等等,孩子一天中的幾乎所有事情皆在「倒數計時」中進行。

試問一個七歲的小朋友,長時間背負著這樣一種壓力,不論現實中,還是腦海裏,都有一個有形或無形的計時器在催促、在倒數,如此這般,他怎麼不會神經兮兮的呢?此外,這孩子本身對自己的成績和表現也十分上心在意,故而他會將在限時內完成母親的指令,與自己的表現無形中掛上鉤,認為須在時限內完成並符合母親的要求,才算合格!才能過關!其實這對孩子而言,真正的壓力,並不是學習和功課,而是變成了計時怪獸的母親!

該母親說因為孩子近來比較懶散,因此在最近半年才採用這種計時方式,以往沒有這麼嚴格。由於孩子對時間和成績都較為緊張和敏感,筆者建議她恢復以往的方法,莫為兒子增添壓力,最後這位母親真心接納並不再使用計時法,效果立竿見影,他的兒子焦慮的情緒確實減輕不少。

對於SEN的孩子,父母需要特別留意,小心處理。每次採用一種新的方法或模式時,必須細心觀察孩子的反應和情緒,不停作出修改和調整以取至理想效果。如果孩子的反應或情緒起伏較大,筆者建議家長最好尋求心理輔導等專業人士的協助。

因材施教 父母需潤物細無聲

筆者的兒子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小時候非常活躍好動,時間管理十分差勁,做作業方面更是難以控制。最初我放了兩個計時器在他面前,一個用作做功課計時,另一個則用以休息計時。筆者以為每做作業15到20分鐘,便讓孩子玩一會,例如5分鐘,這會是一個讓孩子感到舒服又開心的安排。

結果卻出乎意料,我發現這兩個計時器加重了孩子的焦慮感,因為他的心思都被轉移到了計時器,情緒完全被其牽引,隨著時間不斷地倒數,焦慮感漸重。最後我以適時的溫馨提示代替計時器,兒子的焦慮情緒才得以大幅降低。儘管已經挪開了計時器,但筆者仍是發現他會不時地偷望計時器,於是我便將計時器拿到他看不見的地方,兒子也只會聽到提示他回來做功課的聲響而已。

就這樣,通過觀察,再作出修正調校,筆者最終找到適合兒子的模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眼見兒子對時間的掌握已大有進步,我索性放棄使用計時器,只間中柔聲地提醒他:「差不多啦,記得返去做功課呀。」待他年紀漸長,時間觀也拿捏越來越好,後來已經不需要我再提點了。

從筆者兒子的例子中,可以見到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模式和方法來配合教育,過程中家長需不斷地摸索、觀察、修正、調校、甚至轉換方法。在調整期間,我們更要細察孩子情緒和行為的變化及反應,謀定而後動。當孩子們在每一階段達標時,父母記得不要吝嗇對孩子的稱讚,因為父母的讚許和肯定,對孩子而言,可是鼓勵他們邁步向前的強大動力啊!

歡迎讀者電郵florasen2021@gmail.com或聯繫www.facebook.com/Parents4SEN,大家一起研究及揣摩教兒之道。下期「教子有方」將於5月19日(五)刊登。◇

作者簡介

Flora現為育兒及烹飪專家。她畢業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具多元化才能。Flora將其獨具一格的育兒技巧寫成《擁抱缺陷》一書,面世後,旋即獲各大傳媒訪問和香港教育大學邀請主持、分享講座。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