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電台的節目片段,全城瘋傳,引爆笑彈!

在《極速15秒》環節內,林婆婆聽錯問題而瘋狂數出她認識的蔬菜,配合主持人忍俊不禁的樣貌,讓我也忍不住在Facebook上「抽水」, 挑戰在德港人列出德國的蔬菜。

雖然只是玩笑,但「德國蔬菜」這一個題目,是一個在我腦海中盤旋已久,一直想跟大家分享的課題。結果,受林婆婆啟發,我就一鼓作氣,拍攝了一條「德國蔬菜」的YouTube片段,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我的YouTube頻道看一看。

拍攝之際,感受很多,今次專欄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看不見」德國的蔬菜

當初來到德國時,我也曾經誤以為德國人不喜歡吃菜。這個「偏見」一直深印在我腦海。

其實德國的超市裏有許多種類的蔬菜,但由於德國人吃蔬菜的方式,喜愛吃的蔬菜種類,跟香港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就「看不見」這些蔬菜了。

直到幾年前因為工作的緣故,需要設計一部利用機械人輔助處理沙律菜的機器,才「被逼」認識德國的沙律菜,開始體會到歐洲的蔬菜飲食文化原來非常多樣,只不過種類和烹調方式和香港不同。光光是「沙律」,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藝術,不只是把生的蔬菜丟在一起便成。

通過不斷上網搜尋有關沙律菜的資訊,加上有機會跟從事蔬菜處理工業的客戶,深入交流對蔬菜的認識,漸漸我也成為了半個德國沙律菜專家。德國不同種類的沙律菜,它們的味道、特性、做法和食材搭配,我也有了一定掌握。

兩地蔬菜文化大不同

雖然德國人對於沙律的熱愛程度超乎想像,但如果要講「煮食蔬菜」這一個範疇,那麼香港當然是遠勝德國。

在香港,蔬菜煮法千變萬化,烹調方式多樣,從煮、炒、燉、煲、蒸、焗、烤到煎等等,應有盡有。不同的烹調方式可以帶來不同的口感和風味,令人回味無窮!我最喜愛的,就是牛肉炒芥蘭,鮮嫩爽口的菜莖,配上一絲絲牛肉,已經足以令我心醉。

相比之下,德國人對於煮食蔬菜的熱情似乎稍微遜色了一些。在德國,烹調蔬菜的可能性也有很多,但平常煮蔬菜的方式相對簡單,通常只用鹽水煮熟,然後配上一些牛油和醬料即可。

當然,這也是一種非常營養健康的食用方式,而且可以保留蔬菜的天然味道。喜歡吃蔬菜真味的人,也會喜歡抱子甘藍(香港人又稱「椰菜仔」)灼熟後,苦中帶出的甘香。

眼盲還是心盲

以前工作,因為犯錯,跟老闆說我「看不見」當初的問題癥結。他望了望我雙眼:「你視力沒有問題,你眼沒有盲啊,這是心盲。」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有時候需要打開心扉去感受和體驗,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

這個「看不見蔬菜」的經歷讓我深深體驗到,要用開放的心去感受新國度。德國的飲食文化與我本身所熟悉的版本不同,但如果我一直對德國的蔬菜持有「偏見」,我就會錯過這個奇妙的體驗!◇

註:感謝《大紀元時報》授權轉載本文到:
http://www.stegermatt.de/blog-epochtimes-salad/ 
有意見?對某個德國主題特別感興趣?歡迎聯絡作者:
mailto:stegermatt@stegermatt.de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