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製作「人際關係分類筆記」的人,都是因為怎樣的理由展開行動的呢?讓我為你介紹幾個故事,他們都是利用「人際關係分類筆記」,來斬斷「長年阻礙」的人。
專注於IT業界工作的O先生(約四十五~五十歲),即使轉職了也持續和某位客戶保持往來。每當要轉職的時候,他都認為「因為從我應屆畢業之後,這位客戶就一直照顧我到現在」,因此始終將他視為「連結」。
可是在O先生內心深處,隱藏著這樣的肺腑之言:「希望他可以不要在假日、晚上也打電話給我。」接二連三的電話,讓他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被迫中斷,就連一開始支持著自己的太太和孩子,也曾因此離家出走兩個月之久。
O先生是個老實人。他將這件事告訴客戶,並且決心表達「希望您減少聯絡我的次數」。然而,客戶並沒有認真地把他的話當一回事。非但如此,這位客戶還那樣訓誡他:「沒關係啦!只要你再往上陞遷、讓生活更加輕鬆,家人看你的眼光就會不一樣的。男人就是要賺錢、成功,為了家人而存活。」
這件事成了O先生開始製作「人際關係分類筆記」的關鍵契機。從大學應屆畢業至今,經過了約莫二十年,他總算能夠下定決心,認為「那個人是我的阻礙」。
接下來,O先生的行動非常迅速。要轉職時,他完成了交接工作,並且將這位顧客的個性特質也轉達給接任者,甚至也對社長事先聲明:「因為這樣的理由,或許我們最好跟他斷絕商業往來。」同時告訴這位客戶:「今後所有的聯絡事宜,請都傳達給我的接任者。」並且也沒有告知自己新的聯絡方式。
如今,O先生與家人的感情已經好轉,而這位客戶也不再與他聯繫了。他告訴我:「聽說那位客戶在公司內部的態度也很有問題,後來就轉調部門了。」
「阻礙」會掩蓋你呼喊著「其實好想斷絕往來」的真實心聲,它會以「可是對方很照顧我啊……」的想法現形,那就是你在腦中思考的利害關係,或是人情義理的模樣。
當義理、恩情、利害關係浮現在腦海中,請再次探問自己:「心裏到底有甚麼感覺?」這個問題將能琢磨你的肺腑之言,成為真實心聲的感測器,讓你在接下來進行轉職活動時,能夠辨別出「這家公司的風氣好像適合我/似乎不適合我」。
助你一臂之力的人,就是好的「連結」關係
讓我再分享一個以「連結」為自己加分的案例,這是某軟件公司的業務經理P小姐(約三十~三十五歲)的故事。
P小姐懷著「斷絕退路吧!」的心情,以「中途人資」(錄用具備工作經驗者的人資)的身份轉職到一家正值成長期的公司。她的業務、管理,以及過去人資的工作經驗,都獲得了高度評價,乍看之下,她的轉職經驗相當成功。
然而,在處理過幾次面試之後,她實在無法遵從公司「只招收剩下的人」的錄用方針,於是短短三個月就離職了。P小姐在這個時間點面臨第四次轉職,想必下一次轉職也將陷入苦戰。
這時,前一份工作的社長透過社群媒體與她聯繫:「妳在下一家公司待得如何?因為是P小姐,我有點在意妳會不會過度努力了。等狀況穩定下來,要不要一起吃頓午餐呢?」
一起用餐時,P小姐老實地對告知社長:「我已經離職了。」接著,社長對她說了以下這段話:
看似失敗的歷程,如果用稍微長遠的目標來看待,說不定是成功的開始呢,雖然妳現在應該很難這麼想啦。怎麼樣?要不要回我們公司上班?不過,要妳馬上就回來可能不太容易,過兩個月之後如何呢?
社長給了她回鍋工作的錄取通知。當經理職的員工要離職時,有些經營者根本不會允許他們,利用這份影響力再次回鍋工作。時至今日,即使每年大約有三百萬名的轉職者,「轉職=背叛」的想法,依然是社會上根深柢固的價值觀。
儘管如此,這位社長仍舊認為P小姐是公司的必要戰力,而P小姐也接受了他的邀請。如今,她加入業務經理的行列,也兼任執行原本就有興趣的人資工作。P小姐鬆了一口氣,她告訴我:「原本如果這樣下去,我會給剛出生的孩子、為了兼顧育兒和工作而疲於奔命的先生帶來困擾,社長真的幫了我一個大忙!畢竟當時我正急著要換工作呢。」
就像這樣,事先為「連結」加溫,在危急時刻也會成為你的救命繩索。相反地,如果不加以斬斷「阻礙」,難得的機會就將遭到摧毀。
原以為是「連結」的關係,竟變成「阻礙」
擔任工程師的員工Q小姐(約二十五~三十歲),已經確定要轉職到某知名IT企業了。知道這件事的前輩工程師R小姐(約三十五~四十歲),開始威脅Q小姐要拒絕該公司的錄取通知。
「我在那家公司可是有熟人的喔。雖然不知道妳面試時是說了甚麼話裝乖,但我醜話說在前頭,這個業界很小,妳最好在風聲傳開之前就先拒絕錄取,知道嗎?」據說Q小姐是這樣被正面攻擊的。
Q小姐剛進公司時,R小姐是負責指導她在職訓練的前輩,因此Q小姐對R小姐有情份。而因為「在乎周遭氣氛更勝於自己」的個性,造成了反效果,最後她決定拒絕新公司的內定錄取。
她如此描述當時的後悔心情:
想當初,R小姐也是一個好人。像是會教我新的技術,也會告訴我:「我很推薦這個人的網誌」,她不斷地指導我學會不熟悉的事物。可是,自從我和其他前輩的關係變得融洽之後,她的態度就不一樣了。R小姐對自己人的指責多了起來,常對我說:「妳應該更謙虛一點才對!」之類的話。
我應該早一點跟她切斷關係的,而且那樣的工作機會實在很難得。我連續一個月悶悶不樂、憂愁煩惱,都差點罹患失眠症了。
人際關係的恐怖之處,就在於「原本以為是連結的關係,竟變成阻礙」。Q小姐被「阻礙」扯了後腿,錯失了轉職的機會。
雖然是後話了,Q小姐最後還是成功轉職到這家知名的IT企業。關鍵因素在於,她將原本認為是「連結」的R前輩,改放進「阻礙資料夾」裏。她深深地感覺到:「這個人不會為我的未來加油。她不願意讓我說出肺腑之言。」
有了這樣的轉變後,Q小姐的行動也十分迅速。她立刻打電話給原已拒絕的公司人資說明原委,表達希望再次進行面試。該企業原本就已經通知內定錄取,於是回覆:「當然非常歡迎!」就這樣接受了Q小姐的請求。
接著,她和信賴的前輩(並非R前輩)商量這件事。然後,這位前輩為她居中協調,幫了她一把:「R有時候就是會這樣呀……之前也有一個後輩被她束縛著,一直感到很困擾呢。因為『後輩要離開自己的羽翼底下』,讓她感到很寂寞,才會說出那樣的話。Q小姐,妳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行!因為妳是工程師,對吧?一個工程師如果不能設計自己喜歡的東西,妳覺得會有辦法設計出好的系統嗎?」
比起「吐露煎熬的心情」,「表達真心話」是要傳達出「我信賴你」的訊息。這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當你明白地說出真心話,那些願意對你施以援手的人,未來必定將以「連結」的形式成為你的助力。
重點,辨別你的人際關係特性讓我們從目前為止說過的故事中,整理出分辨「連結」和「阻礙」的重點吧。
最重要的基準,就是「我是怎麼想的?」這個問題。⊙
<本文摘自《不再安靜辭職:比起心死,你更需要積極自救!利用3提問+3筆記,幫自己走出一條新路》,好的文化版社提供>#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