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還有幾多人重視奧斯卡。自從香港電視台因為「商業理由」放棄購買轉播權,香港觀眾的熱情自然大減。就算沒有類似的考慮,奧斯卡在其它地方的影響力,恐怕也今非昔比。
對我來說,初次接觸奧斯卡,大概是80年代中,即《末代皇帝溥儀》(The Last Emperor)奪得最佳電影的時期。一套清宮片,可以贏美國頒獎禮的最高殊榮?那時不知,戲入面的皇帝、太監、妃子,全部英語了得。
真正投入,要去到90年代中,即《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大戰《危險人物》(Pulp Fiction)的階段,開始會自己買飛揀戲捧場,是真會見到《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為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圓夢而拍手叫好。
踏入千禧年,入了雜誌社當外娛記者,在公在私,也要關心奧斯卡。已經開始覺得有少少走樣,例如,2002年的大贏家,是《芝加哥》(Chicago)?2006年,是《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
那十幾年,最大感觸是奧斯卡畢竟是美國人的玩意,《臥虎藏龍》以國語片身份,能夠跟《帝國驕雄》(Gladiator)爭一日長短,算贏;但李安過美國發展後,憑《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兩奪最佳導演,但最佳電影同樣飲恨,分別不敵《撞車》(Crash)和《ARGO—救參任務》(Argo)?到現在也無法理解。只能想像,如果李安不是台灣人,是出生於英語系國家,情況應該截然不同。
風氣會轉變,曾經的缺點,會變成優勢。例如,黑人題材,2013年《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2016年《月亮喜歡藍》(Moonlight),2018年《綠簿旅友》(Green Book),全勝最佳電影,一洗奧斯卡太白的指控。2019年,甚至把大獎頒給南韓代表《上流寄生族》,超越了《臥虎藏龍》也無法到達的高度。是很大的突破,也是很大的犧牲。
頒獎禮是商業活動。頒給《鐵達尼號》(Titanic),頒給《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Return of the King),節目收視當然高。頒給本土觀眾相對陌生的外國演員外國電影,受注目程度自然較弱。
近幾年,還要面對如何為網上串流平台的出品定位,疫情之下,好片量又不足,別說要填滿10套電影的提名名單,回到十多年前,選5套,我也覺得有點勉強。難怪連奧斯卡也好像要為自己救亡。
去年,你記得最佳電影叫《心之旋律》(CODA)?大家只記得韋史密夫(Will Smith)衝上台動粗。是幫到收視,但未免搞到奧斯卡更加似鬧劇。今屆,沒有韋史密夫一類超級紅星獲提名影帝影后,話題性轉移到東山再起的班頓費沙(Brendan Fraser)與馬來西亞代表楊紫瓊身上。香港高官肯定非常關心,但可能也要倚賴VPN看外國網站直播。
真正負責吸納生意的,應該是有份提名最佳電影的《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 Way of Water)與《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Maverick)。
湯告魯斯(Tom Cruise)曾經提名過兩次最佳男主角一次最佳男配角,全敗,對上一次以候選者身份參戰,已經要數到2000年的《人生交叉剔》(Magnolia),23年前。之後的故事,是迷信科學教派,在公眾場合行為失控,形象崩壞,別說再獲奧斯卡青睞,是幾乎連荷里活各大電影公司也忍痛放棄。靠不斷賣命演出,總算打回上來,還可以用監製身份衣錦榮歸。
以湯告魯斯今天人氣之鼎盛,他肯大駕光臨,才是奧斯卡的救命仙丹。◇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