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幾位朋友,看完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不約而同總結一句:「都幾悶。」

我不反對,但我不抗拒。在最理想的層面,一個頒獎禮,當然最好娛樂性豐富,頒獎嘉賓妙語連珠,獎項得主發言感人肺腑,金句處處,同時又不失莊重。世界哪有如此理想?尤其在香港。要追求娛樂至上,多數會走火入魔,釀成吳君如笑雲溫達斯好耐之前攞過獎唔知大家聽過未,或者林家楝稱呼《點對點》演員張雪芹為張咩話之類的災難。要搞氣氛嘛,好像是尚方寶劍免死金牌。

由爾冬陞接手後的近幾屆,風格大轉,取溫情取莊嚴放棄無的放矢的搞笑,坊間反應其實止跌回升。今屆,一來第四十屆,二來是身處疫情停辦一屆後的復辦,要搞得好好睇睇的壓力更大。一開場,竟然安排十幾分鐘讓一早揭曉的上一屆獎項得主逐一上台發表感受?你大概知道這不是一場騷,不會計算精確高潮迭起,它比較似一場儀式。

果然,去到許冠文領取終身成就獎,很反潮流地,讓許冠文暢所欲言。你說是否有點悶?可能是,但如果沒有足夠時間給許冠文鋪陳,像往年,因為需要遷就廣告時間,台下會有工作人員不停催促台上的嘉賓終結發言,我肯定不會出現「香港人要喊,也要笑著哭」這一句引起人人共鳴的分享。

他是許冠文,喜劇泰斗,給他時間,預了會有一場楝篤笑表演?到明顯不擅辭令的幕後人周國忠出場,領取專業精神獎,一樣任由他誠懇但吞吐地由頭說到尾,沒有提高現場音樂音量送客,是明顯地拿出娛樂性換取一份尊重。很老派,但未必是壞事。尤其有前車可鑑。近幾年的奧斯卡,因為收視低迷,出現不少改革。其中一項,是限制得獎者發言時間,時限一到,主題音樂隨即響起,蓋過講辭,像強逼得獎者急口令,或者面懵懵地落台。都幾核突。最慘是根本沒有效果。當司儀像機械人一樣,用最短篇幅花最少時間過場,得獎者又似趕收工一樣,便只會變成流水作業,節目的節奏便不能避免地變得怪異,節奏一錯,便會引致氣氛也出錯,氣氛一錯,節目自然難看。就算我很關心得獎名單,如果得獎者急急腳上台急急腳下台,為甚麼要花時間欣賞他們賽跑?上上網已經同步了解影帝誰屬影后誰屬啦。

換了是樂壇頒獎禮,減少發言時間,讓得獎者專心唱歌表演,尚且是個說法。雖然,在頒獎台上,究竟讓歌手唱一首唱過無數次的金曲緊要,還是讓得獎者把握難得時機難得情緒發表感想緊要,存在很大爭議。電影頒獎禮本該更無懸念:難道你想劉雅瑟獲獎後示範如何哀莫大於心死?或者叫謝賢模仿林家楝模仿謝賢?不可能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儀式感,才是它的可貴之處,不用刻意搞笑,不用為了提高娛樂性而犧牲莊重。有些傳統,像男學生可不可留長髮之類的校規,值得與時並進,思考一下該不該千年如一日一成不變;有些價值,卻可能值得堅持下去。話金像獎好悶?無辦法,你可能真要看小情侶跟茶餐廳肥伙計的風波,才會覺得人生很精彩很有價值沒有浪費一分半秒。◇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