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包拯包青天,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北宋另一位與包公齊名的剛正不阿的大臣趙抃(biàn),當下知曉的人恐怕不多了。他歷經宋朝三位皇帝,為政四十五年,官至副相,曾五任御史,他是中國歷史上以「鐵面御史」之譽載入《二十四史》的唯一一人。

趙抃,字閱道(一作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人,北宋詩人趙湘的孫子。年少時父母雙亡,由長兄趙振撫養成人。他為人至孝,母親早逝後,他曾在墓旁守孝三年。因生活貧苦,立事很早的他努力學習,並在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進士,出任武安軍節度推官,即掌管司法的屬官。

趙抃是中國歷史上以「鐵面御史」之譽載入《二十四史》的唯一一人。
趙抃是中國歷史上以「鐵面御史」之譽載入《二十四史》的唯一一人。

其後,趙抃先後任崇安、海陵、江原三縣知縣以及泗州通判,官聲都很好。當時濠州知州不按規定給士卒發放衣食等物,兵士揚言要兵變。知州害怕,太陽還未下山就緊閉城門不辦公。轉運使令趙抃代他處理此事,趙抃到濠州後,如平時一樣從容應對,安定了濠州兵士。

翰林學士曾公亮雖然不認識趙抃,但聽說他很有才幹,就推舉他任殿中侍御史。擔任這個負責彈劾百官的職務後,忠正剛直的趙抃,即便是權貴也敢於彈劾,因此名震京師,人稱「鐵面御史」。

趙抃還在朝堂上諫言說,要區分君子和小人,「小人雖然過失小,也應努力清除;君子不幸有了過失,卻應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行。」

入蜀為官 推中和之政

其後,趙抃請求出任浙江睦州知州,又遷任梓州路轉運使,再改任益州(今四川、重慶、雲南一帶)知州。蜀地地處偏僻,百姓貧弱,一些官吏胡作非為,有的州郡甚至公開行賄。

趙抃到益州後,對官場行賄之風深惡痛絕,他公開表示「絕不隨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他率先以身作則,並採取舉措杜絕行賄,蜀地之風氣為之一變。

為了了解百姓疾苦,趙抃足跡踏遍益州。在一些貧窮的小鎮,老百姓有的一輩子都沒有見過朝廷命宮,見到趙抃來此,都非常高興,而那些奸猾的官吏也不得不收斂。

其後,他被召回京城做了幾年諫官,宋英宗即位後,趙抃加龍圖閣直學士,再度到蜀地任職,出任成都知府。他隨身攜帶的東西只有一琴一鶴,行裝極簡。之所以養鶴,是因為他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要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

此次在蜀地,他推行仁政。如他之前任職蜀地時,對假借神鬼之說騙人的罪行予以嚴懲,但這一次,當抓到犯同樣罪行的人時,趙抃在查實他們並沒有甚麼其它劣行時,便只懲治了首犯,其他人都予以釋放,並解釋說:「這不過是騙取酒食的把戲而已。」蜀人都很高興。

英宗曾對大臣說:「趙抃為成都,中和之政也。」

虔州為政 嚴而不苛 

趙抃也擔任過虔州知州。虔州在今天的江西境內,素以難以治理著稱。趙抃到任後,施政嚴厲而不苛刻。他將政令下達給各地縣令,並告誡他們可根據各地情況治理。縣令們很開心,因此爭相盡力治理所轄地區,人民安居樂業,各地監獄常常空無一人。

彼時,到廣東、廣西兩地任職的官員一旦死於任上,多半無法歸葬,趙抃就造船百艘,並告知各郡守說:「官宦人家有無法回家的,都由我來幫助。」於是相繼有很多人來求助,趙抃都給他們船隻、盤纏。

秉公執法

過了一段時間,仁宗又將趙抃召回京中,任其為侍御史知雜事,又改任度支副使、進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當時前任宰相賈昌朝在大名府(今河南境內)任郡守,趙抃按照規定要檢查他的府庫。賈昌朝派人告訴他以前的監司都沒有查過,恐怕沒有先例。趙抃回應說:「如果魏郡不查,其它郡就不會服氣。」依舊堅持檢查。這讓賈昌朝很不高興。

其後,仁宗下詔招募義勇鄉兵,大名府沒有招到足夠的人,官吏當被懲罰者有八百多人。趙抃奉旨督查此事,了解情況後,他據實上奏:「河朔地區連年豐收,所以應徵的人少,請陛下從寬處理,等到農閒時再說。」仁宗准奏,那些受罰的官吏也被免罪,後來在農閒時果然招到了足夠的義勇鄉兵。此時的賈昌朝才對趙抃心悅誠服。

反對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即位後,再次任命趙抃在諫院任職,這時他已年近60歲。通常,近臣從成都回來都會擔負重任,必然去省府任職,不會再當御史。對於大臣們的困惑,神宗解釋說:「朕是想發揮他仗義直言的優點,是看重而不是小看他。」不久,又升趙抃為參知政事。趙抃感念神宗的知遇之恩,遇到朝政有任何不妥之處,總是上密折,神宗也經常親自回覆。

後因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趙抃請求辭官。神宗不捨得如此忠直的臣子,於是任命他為資政殿學士、杭州知府,又改任青州(今山東)知府。當時京東正趕上旱災、蝗禍,青州麥田多,但蝗蟲飛到青州邊境,卻遇狂風阻遏,都落水被淹死。老天爺大概也在幫這位直臣。

在青州任職時,他常想:一個人入獄,可能會導致十個人無法工作,如果搞株連,更會波及無辜之人,而且監獄中夏天有濕氣,容易傳播疫疾;冬天容易使人凍傷。有的人因為小的罪過就被常年羈押,有人因為一點牽連導致喪命,而且有獄卒監吏向犯人索賄,尤為可恨。因此他經常令人查閱各地監獄紀錄,以囚犯數目的多少來看有司是否賢明。如此一來,一年時間,郡、州、縣各級官吏沒有人敢隨便羈押一人了。宋朝大家邵雍每每稱讚這件善政。

再到成都任職

過了一段時間,成都那邊出現了戍卒鬧事問題,神宗打算再次派趙抃前往蜀地,並與之商議。雖然此前從沒有過朝廷大員任職蜀地的先例,但趙抃卻答應了,以資政殿大學士身份再任成都知府,只是臨行前請神宗允許他便宜行事。

到了蜀地後,趙抃的治理方式較之前更為寬仁。一天,一名鬧事的軍隊卒長立在堂上受審,趙抃對他說:「我與你年齡相當,當年我單身匹馬入蜀,為天子鎮撫一方。你也應當清廉、謹慎、威嚴地統率士卒,等到戍邊期滿,還可以分到些餘財回家,這才是真正的為家人考慮。」卒長聽罷,深以為然,從此不再鬧事。很多人聽說後,也相互轉告,也不再鬧事,蜀郡出現一片太平景象。

劍州有人私自偽造僧人的度牒,被人以「企圖謀反」告到官府,趙抃沒有將案件交給司法官員審理,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從輕處罰。誹謗者遂又誣告趙抃縱容叛黨,朝廷取來審案紀錄查看,發現趙抃的判決都符合法律。

還有茂州少數民族在邊境搶掠後,害怕官府討伐,就請求投降,還綁了一個奴隸,打算殺死後歃血為盟。趙抃讓他們改用牲口之血,放了奴隸,眾人都歡呼聽命。◇(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