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趙抃(biàn),歷經宋朝三位皇帝,為政四十五年,官至副相,曾五任御史,他是中國歷史上以「鐵面御史」之譽載入《二十四史》的唯一一人。

越州救災

在蜀地太平後,趙抃上書告老還鄉,轉任越州(今浙江紹興)知府。宋神宗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夏天,吳越之地發生了大旱災,旱災之後是大饑荒和疫病,死者過半。此時趙抃剛剛到任。他馬上開始全面調查。

深入了解了當地的情況後,最終得出全州孤兒、老人、疾病、體弱不能養活自己的共有21,900餘人。由於官府的救濟糧有限,趙抃就向富人等廣泛募捐,加上僧眾的捐贈,「得粟四萬八千餘石」,供給災民。為了避免大規模聚集和流動導致疫病擴散,他還規定災民需到指定場所領取救濟物資,如果亂走將甚麼也拿不到。

此外,趙抃還專門開設了隔離醫院,讓醫生和懂醫術的僧人專門負責照顧感染疾疫的百姓,還派人專門埋葬死者。為了解決災後百姓的生計問題,他下令讓百姓修城,使他們通過勞動得以餬口。趙抃日夜操勞,事必躬親,自己還拿出錢財給病人買藥和食物。

趙抃的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生者得食,病者得醫,死者得葬」。宋朝大散文家曾鞏在《越州趙公救災記》中評價:「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即趙抃救災之舉可做天下示範,其救災的諸多舉措亦足以傳給後人。

之後,趙抃又任杭州知府,以太子少保致仕,他的兒子趙屼被授為提舉兩浙常平倉,以便就近照顧趙抃的晚年生活。在此期間,趙抃得以遍遊江南名山大川。吳人都為有這樣一位官員感到自豪。

每日向上天匯報

趙抃為人寬厚,生活上清靜無為,一生不置辦產業、不養歌伎,幫助家族兄弟之女十幾人和二十幾個孤女置辦嫁妝,其它撫恤孤寡貧寒之事不可勝數。其為政常因地制宜,猛寬不同,在虔州和成都期間的所為尤其為人稱道。神宗每次下詔給這兩地的主官,都要提到趙抃,要他們以其為榜樣。

趙抃才學亦出眾,工詩善書,和他同時代的蘇轍曾稱讚他「詩清新律切,筆跡勁麗,蕭然如其為人」。

更讓人稱奇的是,他每天晚上都要穿戴整齊,沐浴焚香後向上天匯報。當有人問他每天匯報何事時,趙忭笑著說:「無非是將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在心裏說上一遍,藉以檢點反思。倘若一個人連在那種場合都還不好意思啟口,那就必定做了甚麼不該做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了!」

修佛有心得

趙抃誠信佛法,是雲門宗僧人法泉禪師的弟子。他曾寫過一首詩《和宿硤石寺下》,內中寫道:「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應已離塵緣。松關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詩作表達了他對出世的嚮往。

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一心奉佛,法泉禪師到他任職的衢州南禪寺駐錫,趙抃每天都去看望禪師,但是禪師從沒對他開示過一句。後來,趙抃到青州任職,也經常向重元禪師詢問佛法要義。在政事之餘,經常自己打坐。有一次,他在打坐的時候,忽然大雷炸響,他大為震驚,一下子悟道了。於是,作開悟偈一首:「默坐公堂虛隱几,心源不動湛如水。一聲霹靂頂門開,喚起從前自家底。」這首偈被法泉禪師聽到後,笑著說:「趙悅道撞彩耳。」意思是說趙居士真是撞到綵頭了,開悟了。

元豐七年(西元1084年),趙抃去世,享年77歲。臨終與其子趙屼訣別時,說話仍有條有理,其後安然去世。神宗聞訊後,為其輟朝一日,追贈太子少師,諡號「清獻」。

宰相韓琦曾稱趙抃說:「趙抃真是世人表率,我也趕不上。」◇

圖為清 王時翼《岳陽大觀軸》。(公有領域)
圖為清 王時翼《岳陽大觀軸》。(公有領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