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遼名將,戍守邊防二十餘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楊延昭和天波府楊家將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漢高祖三年(西元前204年),韓信率領三萬精兵北上討伐趙國,於井陘口(今河北井陘縣北部)擺下被視為「兵家大忌」的背水陣,擊敗了二十萬趙軍,打下了楚漢相爭中最為精彩的一戰。在兵仙韓信離世後,「背水陣」成了神話,三國時期的大將徐晃、馬謖都曾試圖倣傚此經典戰役,但最後都大敗而歸。

到了北宋初年,在河北一地,名將楊延昭同樣擺下了「背水陣」,以兩千兵力大敗韓昌的三萬大軍,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這場戰役發生在王家寨、馬家寨附近,地點位於現今中國河北省雄安新區的白洋淀邊上,在北宋初年時這裏一片荒蕪,越過白洋淀南方就是一大片平原,地點可謂重要。楊延昭明白此理,因此在這裏修建了水軍大寨,同時訓練水軍。

白洋淀景區的晚霞。(Lt24601/維基百科)
白洋淀景區的晚霞。(Lt24601/維基百科)

當時北宋的軍人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水戰,但是楊延昭下令,要他們不分寒暑的每日下水游泳,同時造小船日夜操練,起初官兵們不解,認為只要依靠險要防守就好,為何要如此辛苦練水軍?但元帥如此堅持,只得硬著頭皮每日下水操練,久而久之,慢慢的也就習慣了。

有一天,遼國大將韓昌帶著三萬兵馬朝水寨攻來,他清楚此處周邊的水域深度最淺、就準備攻下這裏,一路殺到中原。楊延昭得知情報,立即率軍前往防守。

到達後,他召集將士們做好了防守的作戰規劃,以兩千軍士在水寨北邊背水列陣,基層軍士們看到楊延昭的陣勢,似乎打算斷了退路,決一死戰,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拚命。

但沒想到,這時楊延昭對眾人說道:「你們著輕裝與我抵擋一會兒,擋不住別硬拚,就像平常訓練的那樣,跳到水裏,找到蘆葦叢躲起來,就跟平日訓練的步驟一樣,不得違令!」

軍士們感到奇怪不解:以前跟著元帥只有往前衝的份,為何這次要往後退逃走還要躲藏呢?

北宋 郭忠恕《雪霽江行圖》(Traveling on the River in Snow by Guo Zhongshu) (929─977),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北宋 郭忠恕《雪霽江行圖》(Traveling on the River in Snow by Guo Zhongshu) (929─977),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過不多久,韓昌就帶兵到達了。韓昌到跟前一看,只見楊延昭背水列陣,大聲笑道:「楊六郎,你是要跟我玩玄的,還是不要命了?!就這麼一點點兵,還想跟我背水作戰,看我把你們都滅了!」說著就騎馬舞叉衝了過來。

楊延昭見韓昌殺過來,立即挺槍迎戰,兩人見面誰也不答話,你來我往就直接打了起來,宋軍將士們隨後也上前迎戰,遼軍人多勢眾,宋軍紛紛往後退卻,就這樣一步步退後,靠近了水邊。

楊延昭見狀,隨即射出信號箭,這時水寨那頭,看到信號後就萬箭齊發,遼軍將士一時難以向前追擊,宋軍趁著空檔紛紛跳入水裏,楊延昭也虛晃幾招,接著就騎著馬向後方奔去,最後也躍入水裏。這馬就像水中的蛟龍,一眨眼的工夫,就駝著楊延昭游到了河中央,韓昌見狀,連忙讓弓箭手放箭,但是宋軍早已游遠,一個也沒射到。

這時楊延昭回過頭來,大聲喊著:「韓昌!別看你人多勢眾,可游不過白洋淀啊!不信就試一試!」

韓昌聽了,氣得暴跳如雷,他吼道:「眾將士們,我們下水去追,把那水寨拆了,我這回定要佔了這裏,順道去攻打中原。」

遼軍將士也紛紛跳到水裏,但是他們不擅長水性,游動得非常慢,只見前方水越來越深,將士們有點膽怯,想退回去,但韓昌騎著馬站在岸邊督戰,他下令身邊的弓箭手:「誰敢退就射死誰!」

遼兵們只得硬著頭皮向前游,前方騎著馬的士兵游得快些,就這樣慢慢地接近白洋淀中央。這時只見宋軍將士靈活地鑽進附近的蘆葦叢去,一會兒就不見人影。

楊延昭。(古瑞珍/大紀元)
楊延昭。(古瑞珍/大紀元)

但一轉眼,楊延昭又率著軍士撐著小船從蘆葦叢中鑽了出來,只見船上的士兵拿著長長的鐵竹篙子,這篙子尖做得跟勾連槍一樣,既能撐船也能當兵器,原來楊延昭早在這設好了埋伏。

這小船走得飛快,連扎帶勾,游水中的遼兵紛紛被刺,騎著馬的也被勾落水中,一個個不是被刺死就是被淹死。後面的遼兵見狀紛紛逃去,但很快就被小船追上,遼兵死傷無數。

解決完水中的敵人,楊延昭又率著軍士們上岸乘勝追擊,這時還在岸上的遼兵也沒了士氣,紛紛落敗逃去,韓昌也攔不住,只得率著殘部敗逃而去。這樣一連追了數里,楊延昭見將士們渾身濕淋淋,就將他們帶到附近的土台上,晾馬休整。

軍士們這時才了解,為何楊延昭要求他們每日下水訓練的原因,日後對楊延昭也更為佩服,安心效命。而當年他們晾馬休息的土台,後來被稱為晾馬台,流傳至今日。

參考史料:

《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明朝  佚名 著 秦淮墨客校閱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  蒐集整理

點閱【楊延昭傳奇】相關文章。#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