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因為思考跟德文教學有關的主題有感,隨即下筆,「演講系列」先暫停一下,望讀者見諒。

今次專欄,我想講一講有關學習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殘酷的遺忘曲線

「其實,我在多年前,已經在歌德學院學過A1啦!」

有不少學生,在報讀初級課程a這些「陳年A1」學生的過程中,我發現,可能有零星幾個單字,他們會記得怎麼讀,其它很多概念上的認知和應用,都已經完全忘記。

在能力上,他們變得跟其他完全沒有學過的初學者一樣,變回白紙一張。

雖然可能已經是十年八年前的事,但當時他們上過一個為時數月的德文課程,辛苦所學的點滴就因為時間的消磨而他們的腦海中化成煙塵,實在可惜。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人所皆知的道理。撫心自問,自己在中學,甚至大學學過的知識,你們還記得多少?

你記得正弦四十五度的值嗎?你記得碳酸鈣的化學方程式嗎?秦始皇何時登基?全地球有多少塊地殼板塊?

我們常笑說,這些知識,早已「還返畀老師」。用科學的角度來講,就是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作怪,這個概念由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提出。如果缺乏定期的接觸和溫習,我們所有所學的記憶都只會走向一個終點——零。

為甚麼要停下來?

之前讓我引發思考的是為甚麼他們會「開始」,這一陣子,我就在想:萬事起頭難,已經開始了最艱苦的一個階段,為甚麼他們會在學習路上停下來?

誠然,人生有好多階段,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都會不斷變化,而讓我們決定每日要採取的新行動。可能是家庭計劃有變,他們要忙於照顧剛出生的子女;或是工作計劃有變,上司決定提拔他們到一個充滿挑戰的新職位;也許是遇上健康問題,剛想繼續,就大病一場,康復後就把放在抽屜內的報名表格拋諸腦後。

試想像,如果他們十年前沒有停下來,就算用最緩慢的速度來學德文,十年之後,必定會成為一個高手。

是否很可惜?

你比另一個人更強的原因 有時候只有一個

我經常跟學生講:我現在有能力跟你們分享所學,並不是我比你們聰明,比你們勤奮,比你們更有天份,比你們更有毅力。

最重要的是我比你們早了幾年開始,而且我走得多慢也好,我沒有讓自己完全停下來。

僅此而已。

就算多忙,多懶散也好,哪怕是看幾條YouTube德文影片,做一兩篇練習,看一看身邊的德文媒體,一個禮拜一兩個小時,我總不會完全放下。

當然,我們知道學習的路途上有所謂的「衝量」(Momentum),這個字源自物理學,在英文世界,也會常套用在其它範疇。如果是表示做事和學習的話,在一個持續的旅程上,我們往往都可以保持高漲的能量,一旦完全停下來,就會「洩氣」,反之我們用中文就可以用「一鼓作氣」來描述。

但如果我們不能一鼓作氣的話,就不應該去做嗎?

決心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做運動,一個禮拜一次,就可以保持體能;一個禮拜兩次,已可以慢慢提升體能;如果能夠一個禮拜做到三次,則可以有爆發式的增長!」

我的運動教練知道我很忙,難以抽時間做運動,但我跟他都有共識:多忙也好,一個禮拜要約固定一個時間做一次運動!

是的,一個禮拜做一次運動,並不會讓我成為運動員,但就不值得去做嗎?

尤其是如果你們要做的事,要學到的技能,並不急於求成,就更加需要有一個組織上的框架,取中庸之道,就算慢慢來也好,一步一腳印,不要消耗我們的爆發性的「決心」。

因為「決心」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All or nothing的行事方法,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要贏,其實就靠及早開始,每天踏出的這一步!◇

註:感謝《大紀元時報》授權轉載本文到:

http://www.stegermatt.de/blog-epochtimes-start-early/

有意見?對某個德國主題特別感興趣?

歡迎聯絡作者:mailto:stegermatt@stegermatt.de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