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竹林七賢中有個人,他既不是才華最出眾的,也不是言行最高調的,更不是聲名最響亮的。但如果要找出一位最難得的好朋友,一定非他莫屬。
他叫山濤,字巨源,是魏晉時期的名士兼名臣。他曾得到過一句非常詩意的品評:「見山巨源,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此人彷彿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水墨畫卷,但見雲靄渺茫,似聞泉瀑澎湃,令人頓生高遠、清爽之意。
佔得山川之美的山濤,是七賢中年齡最長者。他像一個老大哥,默默襯托著弟弟們的光芒。《晉書》《世說新語》等文獻卻提到,山濤和嵇康、阮籍實際上是更為核心的三賢,甚至達到「契若金蘭」的程度。山濤,為何能走進嵇、阮的內心,並在歷史上與他們齊名呢?
見識與度量並重
山濤在古代,算是大器晚成的一類名士,四十多歲還是個無權無勢的窮書生。他最驕傲的事情,恐怕就是結交了嵇、阮二位知己。三個人的感情,好到連山濤的妻子韓氏都感到意外。山濤感慨地對妻子說:「我這輩子能結交的朋友,只有這兩個人了!」
這個答案,並不能讓韓氏滿意。她想傚法古代賢妻,幫丈夫觀察觀察這兩人。機會很快來了,嵇、阮到山濤家作客,韓氏備下豐盛的酒菜款待,囑咐山濤一定要留他們住宿。到了深夜,山濤三人還在飲酒、暢談,直到天明。韓氏趁機在牆外鑿一小孔,暗中觀察。大概是當世最頂級的兩大名士風采太過耀眼,韓氏看得入神,都忘了回房休息。
事後,山濤問妻子的看法,韓氏坦率地說:「夫君的才德遠不如他們,唯有用淵博的見識和恢宏的度量和他們交往。」山濤聽罷付之一笑:「他們也常常認為我的度量勝過旁人呢!」頗有些自嘲又自得的意味。
山濤早年的生活並不順遂,父親早逝,家境貧困,他卻在清苦的環境中修養出寬容豁達的氣度。《晉書》評價他:「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莊》《老》,隱身自晦。」在尚未顯達的歲月裏,老莊哲學是山濤安身立命的寄託。他總是收斂鋒芒,低調度日。
他並沒有放棄讀書人的理想,還能苦中作樂,和妻子開玩笑:「再忍忍飢寒的日子吧,我將來是要位列三公的,不知道你當不當得起公夫人呀!」說這話的時候,山濤只是一介平民。
人到中年,山濤終於得到了第一個官職——郡主簿,後來擔任功曹、上計掾,舉孝廉,被州裏徵闢為河南從事。生活剛剛有了起色,他卻愁得夜不成寐。
一天晚上,山濤和朋友石鑒同宿,半夜裏忽然翻身坐起。他踢了一腳酣睡的夥伴:「現在都甚麼時候了,你還在睡!你知道太傅稱病臥床,是何用意嗎?」石鑒半睡半醒地信口說道:「宰相多次不上朝,一紙詔書打發他回家就是了,你操甚麼心呢?」山濤嘆口氣說:「石生啊,你不要在馬蹄間來回奔走啊!」
山濤口中的太傅,就是朝中城府最深的權臣司馬懿。山濤等人,生活在曹氏宗親和司馬氏集團爭權的關鍵時期。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佐八歲登基的魏帝曹芳。司馬懿採取韜光養晦之策,假裝身患重病迷惑曹氏。
遠離中央朝廷的山濤,敏銳地覺察到暴風雨前的平靜。他渴望做官,但更懂得官場險惡,他不想做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很快「投傳而去」。他連官符節之類的信物不要了,完全是「裸辭」一身輕。果然不出兩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這段時間,山濤索性隱居避禍,靜觀其變,也有了竹林之遊。
選賢與能 晚年位列三公
等到司馬氏把持朝政之時,山濤萌生復出之意。由於他的從祖姑,是當時掌權的司馬師的外祖母,憑藉這層遠親關係,山濤得到了司馬師的關照。但是司馬師起初,對山濤並不尊重,還調侃他:「當代姜子牙也要出來做官嗎?」器量宏大的山濤,默默承受下來,以「茂才」身份重新進入官場,從趙國國相、尚書吏部郎做起,一步步走進權力中心。
咸熙年間(265—266年),司馬師已死,其弟司馬昭成為實際掌權者。他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打算越過長子司馬炎,定下過繼給司馬師的次子。司馬昭認為山濤素有德望,就詢問他的意思。山濤回答:「廢長立幼,違背禮制,是不祥的。國家安危都繫於此事。」司馬昭這才改變心意,立司馬炎為士子。不久,司馬炎受禪即位,成為西晉開國皇帝。
由於扶立新帝之功,山濤的仕途更是青雲直上。太康三年(282年),他以七十八歲高齡拜司徒,位列三公,實現他對髮妻許下的三公理想。此前,山濤多次以年老體弱上表辭官,也堅決辭讓司徒之位。但是晉帝都駁回了山濤的請求,甚至下令不許他再提辭職一事。第二年(283年),山濤去世。在魏晉時代,名士少有全者,山濤卻做到了福壽雙全。
山濤第二次出仕,身歷兩朝,為官二十餘載。考其事、觀其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默默盡忠、為國為民的賢臣。當時的晉州風俗粗鄙淺薄,官員不能推薦賢才,山濤便四處搜訪人才,甄選、擢拔民間隱士及不得志的人士,得到徵召的有三十多人,皆顯名當時。他的做法,讓晉州人開始崇尚賢能,當地風俗為之一變。
他選賢舉能,教化一方,以「山公啟事」著稱於世。在晉為官時,山濤更為朝廷銓選官員長達十幾年。在初期,每次錄用官員的名單公布後,大家發現,優先錄用的官員並非群臣舉薦的,於是認為是山濤憑個人喜好隨意上報人選,甚至在皇帝面前出言中傷。
皇帝未經核查,直接下手詔告誡他:「用人應唯才,不要遺漏疏遠、貧賤之人,天下就太平了。」山濤不怨亦不辯解,依然堅持用自己的方法推舉官員。一年後,重臣的非議漸漸平息。
原來他每次推薦官員時,首先擬定備選名單,親自品題寫成奏章,再密啟於皇帝,明悉上意。之後,山濤公開奏報,依照皇帝中意的人選確定最終錄用的順序。眾臣不了解山濤的做法,也不知道皇帝的心意,因此誤解山濤。然而日久見人心,當大家看到山濤選拔的官員,都在合適的職位上做出政績,自然心服口服,並且把山濤奏請選官之舉,稱讚為「山公啟事」,並流傳至今。
何妨廟堂榮華
山濤官做得大,但他卻因為做官,幾乎背上了「千古罵名」。這主要由於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封絕交書。在公元261到263年之間,山濤將要陞官,推薦嵇康出山,接替自己的原職。他這樣做,很大可能是為了保護嵇康。在當時做官,不僅是讀書人理想的出路,也是避免遭受司馬氏屠戮的最安全的選擇。
嵇康不是不懂時局,只是遵從本心選擇一條悲壯的不歸路。他以剛腸嫉惡、遇事便發的性情,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他用大部份篇幅闡述拒絕做官的理由,毫不留情地譏諷司馬氏政權。他也抱怨山濤的「不知己」,認為山濤推薦自己,就像廚師下廚,非要拉祭師幫忙一樣,讓他沾染官場的腥羶污穢。
這封絕交書,是嵇康與司馬氏抗爭的宣言,也為他招致殺身之禍。嵇康是名滿天下的文士,他的悲劇結局贏得了世人的同情和敬重。而山濤,史書中並沒有記載他接到絕交書的反應,但是作為當事人之一,山濤難逃悠悠之口,遭受的非議和罵名可想而知。直到民國時期,還有學者激烈地抨擊他為「功狗」,不過是一個追名逐利的庸俗之輩。
山濤熱衷仕途功名,的確不同於那些歸隱自逸的名士。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是不是他真正豁達圓融之處呢?朝代更替,是歷史潮流、天道循環。一個真正懷抱濟世理想的人士,不應囿於一朝一姓的狹隘觀念。
他應該將眼光放得更長遠,為政治理想而入仕,為天下生民、萬世太平而入仕。亂世求用,為官作宰,山濤更懂得變通和順應天命。誰做皇帝,官場是否黑暗,與他的濟世情懷,都顯得微不足道。正是:既存林下逸志,何妨廟堂榮華?
或許正是這樣的大氣度、大胸懷,換來名士嵇、阮的真心相待。哪怕是和山濤「絕交」的嵇康,依然視他為最值得託付的朋友。嵇康臨終前,留下兩句重如千鈞的名言,一句是「《廣陵散》於今絶矣!」一句是對十歲的兒子嵇紹說的:「巨源在,汝不孤矣!」深沉的父愛背後,是對山濤最大的信賴和認可。
山濤呢,依然是默默接下了託孤的重擔。嵇紹是「罪臣」之後,卻在山濤的照拂下平安長大,成長為「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的翩翩少年。山濤了解嵇紹的品行和才華,為了他的前程,親自向晉帝推薦他出任秘書郎。他說:「父子罪不相及。嵇紹的賢能堪比古代賢臣,應當任用他。」晉帝立刻應允:「如卿所言,嵇紹可以勝任秘書丞的職位,何必從秘書郎做起呢?」
徵召的旨意傳下了,嵇紹還在為是否出仕而猶豫。山濤語重心長地開導他:「我為你考慮很久了。天地和四季,都有變化和消長,何況是人呢?」《老子》有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山濤的意思是,宇宙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嵇紹也應該打開心結,放下過去,迎接他生命中的雨後天晴。
後來,嵇紹沒有辜負山濤的厚望,做了一名熱血忠臣。在戰亂中,他血濺帝衣,用生命捍衛晉帝的尊嚴和平安。他也化為文天祥《正氣歌》中的一句經典名言,「在嵇侍中血」,蕩氣迴腸的故事千古流芳。
進退之間 方是真名士
魏晉時期,權臣篡位,朝綱混亂,這樣的朝廷和世道的確令人痛心。有的人用生命和熱血發出最激烈的抗爭,有的人在生死和進退的兩難之中,走完痛苦糾結的一生。但是山濤,無懼世人的誤解,勇敢地投身污濁的官場,卻能出淤泥而不染,又能有所作為,為天下士人帶來幾分光明和希望。
山濤能做到這一點,與他平日為人處事的智慧是分不開的。他往往不顯山、不露水,善於用巧妙的方式保全身名,實現理想。久在官場,難免遇到貪污行賄之事。山濤也收到過地方縣令袁毅送來的大禮——一百斤真絲。表面上,他不動聲色地收下禮物,卻在私下裏,讓家人把所有真絲原封不動地懸於樑上。
後來,袁毅事發,所有受賄官員都受到牽連,山濤也是其中之一。官差審案時,山濤從容不迫地把收藏的真絲交出,只見真絲表面積滿了灰塵,封條印章卻分毫未動。毋需一字辯解,山濤已經證明自己的清白。
無論家境清貧,還是身居高位,山濤都保持者謹慎節儉的品德,不納妾、不蓄財,俸祿賞賜都分發給親朋故舊。山濤也從不主動邀功請賞,以至於皇帝每每論功行賞,都未察覺到自己的賞賜太少了。後來的謝玄解釋為:「這是因為受賜的人要求不多,才使賞賜者忘了給予的很少。」
山濤去世後,家中只有舊宅十幾間,家族子孫都住不下。還是晉帝下令擴建房屋,才解決了山氏一門的困境。
山濤還有個習慣,因為熟知自身酒量,在任何場合下,飲酒必定以八斗為限。皇帝感到好奇,以賜酒為名試探。原本定下賞賜八斗酒,皇帝卻命人在他喝酒時偷偷添加份量。山濤雖不知情,一旦喝到八斗的上限,他就感到不勝酒力,自動罷飲。這樣自愛又自律的忠臣,怎能不贏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呢?
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評價山濤猶如「璞玉渾金」。人們總是欣賞玉的溫潤和金的光彩,但是很難發現未經雕琢的玉、未經冶煉的金,才是真正具有高貴內在的寶物。山濤也是如此,他謹慎處世,明哲保身;又能不忘本心,兼濟天下。他是德高望重的賢臣,更是值得用一生交往的知己。#
(參考資料:《晉書》《世說新語》等。)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