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更衣記》是這樣描述旗袍的:「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發源於滿洲的旗裝自從旗人入關之後一直與中土的服裝並行著的,各不相犯,旗人的婦女嫌她們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較嫵媚的襖褲,然而皇帝下詔,嚴厲禁止了。」她又寫「不是為了效忠於滿清,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

旗袍租賃店「嫣裳記」的旗袍。(Sasa提供)
旗袍租賃店「嫣裳記」的旗袍。(Sasa提供)

五、六十年代的女性初受西方文化薰陶,開始爭取男女平權,相繼投身社會工作。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她們開始講究衣著潮流,其中長衫因為最能夠表現體態美而受女性歡迎。張愛玲的小說常描述女主角穿着長衫或長袍(即旗袍),旗袍之出現就是女性想與男性看齊,而最後演變成顯露女性身型婀娜美態的服飾。

旗袍的剪裁可以展現女性的體態美。(Sasa提供)
旗袍的剪裁可以展現女性的體態美。(Sasa提供)

來到這個世紀的香港,一般人都不會再穿旗袍,大多是隆重宴會或婚禮嫁娶才會到禮服店選擇租借,會將旗袍放進衣櫃的人寥寥可數,大眾的想法都是「平日不會穿著的服飾,不要佔地方」。話雖如此,旗袍無疑是華人服飾的象徵,就如日本的和服、韓國的朝鮮服,埃及的法老王服裝,每個國家都有其民族色彩的衣著文化。華人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出現最多的傳統服飾,很可能是旗袍。

細味遺忘中的華服文化

有研究發現香港年輕女性很在意外在美,她們總是對自己的身材不自信、不滿意,很害怕別人對自己身材作評價,也不喜歡別人在自己身上投放奇怪的眼光。旗袍的剪裁是展現女性的體態美,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令現代女性對旗袍都敬而遠之。當我問及身邊任何年紀的女性朋友關於旗袍,大多都說「其實很喜歡」。她們都希望能穿上合適自己的旗袍,悠然自在地穿梭香港大街小巷。

Ding鼓勵客人穿上旗袍,在中環永利街附近沿著舊街道漫步、拍照、享受下午茶。(Sasa提供)
Ding鼓勵客人穿上旗袍,在中環永利街附近沿著舊街道漫步、拍照、享受下午茶。(Sasa提供)

上一期「一針一線凝住花樣年華」訪問了百年旗袍店,令我重新認識了旗袍,亦令我對旗袍產生很大興趣。本想在我即將到來四十天旅程開始前,訂製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放進行李箱,伴我到世界各地的國家景點拍照留念,但製作手工旗袍需時,一星期的時間恐怕是趕不及。突然想起開業五年多的旗袍出租店,於是我便帶著白牡丹茶去到位於中環永利街的「嫣裳記」,除了租旗袍,還想與年輕貌美的店主翁婷婷(Ding)探討租借旗袍服務這行生意的展望。

「嫣裳記」店主Ding自小跟爸爸一起看鄧麗君的演唱會影碟,從而愛上旗袍的古雅之美。(Sasa提供)
「嫣裳記」店主Ding自小跟爸爸一起看鄧麗君的演唱會影碟,從而愛上旗袍的古雅之美。(Sasa提供)

當一天花樣年華的電影主角

小時候的Ding喜歡跟爸爸一起看鄧麗君的演唱會影碟,她覺得穿上旗袍的鄧麗君很有自信、很優雅,有種從心而發的東方女性端莊美態。長大後特別喜歡看電影《花樣年華》,穿上旗袍的張曼玉有種獨特而性感的氣質。於大學修讀時裝設計的Ding更以「旗袍」作為她的畢業功課項目,畢業後當過寫字樓文員、咖啡師,但就是一直末找到心之所向。

客人穿上旗袍,當一天《花樣年華》的女主角。(Sasa提供)
客人穿上旗袍,當一天《花樣年華》的女主角。(Sasa提供)

這位年青的時裝設計師很喜歡旅遊,別人都去觀光購物的時候,她會到處搜購適合做衣服的布料:「我最愛在日本京都逛布店,亦會租借當地特色的和服拍照……我曾在台灣網上討論區看到許多留言表示,來香港旅遊很沒趣,完全沒有代表性的玩意,來香港就只是購物。我認為香港也可以有這樣的旅遊景點提供給外地遊客。」

搭配旗袍的耳環配飾。(Sasa提供)
搭配旗袍的耳環配飾。(Sasa提供)

搭配旗袍的手袋配飾。(Sasa提供)
搭配旗袍的手袋配飾。(Sasa提供)

Ding最喜歡的華服長衫(旗袍)就是香港極具代表性的服裝。於是,她將所有積蓄,所有珍藏的布料,全都押在她這個天馬行空的小生意上。除了旗袍租借服務,亦包括簡單的復古頭髮造型、手袋、耳環之類的配襯,務求簡簡單單便讓客人當一天花樣年華的女主角。當時,香港從未有過旗袍租借生意,很多人認為這項生意太冷門、太大風險,幸得滿有創業頭腦的翁爸爸鼓勵,Ding五年前於中環伊利近街開辦全香港第一間租借旗袍店。自小在青衣區長大的Ding對於在港島區擁有一間小店,她說感覺就好像每天去旅行一樣,非常享受。

開始的時候生意頗為順利,意想不到,很多客人都是香港人。後來疫情關係,大家都只留家生活,甚至在家工作,哪會有心情出外打扮拍照?Ding跟許多小店店主一樣,因租金問題在疫情下需要搬舖,當時的她常常夢見自己沒有錢交租,日子真的不容易,慶幸還能撐下去。「嫣裳記」於一年半前搬到中環永利街,Ding選址原因是因為這裡仍然保留著香港六十年代的特色,柏林影展得獎香港電影《歲月神偷》也在此取景。客人只需選好旗袍,簡單打扮一下,便可以沿著這些舊街道漫步、拍照、享受下午茶。

下集除了跟大家介紹白牡丹茶,我們還會邊喝茶,邊跟翁婷婷談談她的人生目標。◇

中環永利街「嫣裳記」店舖一景。(Sasa提供)
中環永利街「嫣裳記」店舖一景。(Sasa提供)

Sasa簡介

廚藝導師、攝影導師、手沖咖啡師、茶藝愛好者、自由作家及攝影團領隊,俗稱斜槓族。現居香港,喜歡拿著相機看世界。現職「INARI Tea HK」負責人,職責是將好茶帶給愛茶的人。以茶會友,探索香港人香港事!

作者電郵:contact@inaritea.com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