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直至上世紀二十年代,才在上海的上流社會風行起來,是名媛聚會社交的標準配備服裝。五六十年代,大批上海人來港,掀起了旗袍熱潮。不論哪一個階層的女士——上班族、家庭主婦,都會穿著旗袍,無意間開啟了香港旗袍的黃金歲月。「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更於2017年成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所涵蓋的其中一個項目。
一件旗袍的背後是工藝、智慧和耐性的結合,是一針一線細膩的縫紉技術。不論是選布配色、剪裁縫製,都展現裁縫的深厚實力。穿旗袍亦是一門學問,是一種穿上身的藝術品。一件合符規格的旗袍,除了能夠展現女性的體態美,亦能打破時裝的既定觀念,長衫不一定是模特兒才能穿得好看。
中西交融的旗袍工藝
六十年代香港的女士大多都穿旗袍,正值殖民時期的香港中西交融,造就了具有香港獨特風味的旗袍文化,不受限於傳統款式配搭:會穿尖頭高跟鞋、配西式手袋、耳環,更用上蕾絲這種西方物料。在現今香港,會穿旗袍的女士已極少見。旗袍彷彿成為戲服,只在舞台或螢幕上看見。旗袍會是消失中的香港華服文化嗎?
今日,我來到中上環一帶,昔日最多香港人穿長衫遊走的地方,帶著廣西茉莉花茶,探訪香港第一家旗袍店「美華時裝」的第三代傳人簡漢榮師傅,細談老店百年來的流金歲月。
香港第一家長衫店「美華時裝」誕生
簡師傅的爺爺在一百年前(即上世紀二十年代)在香港創立「美華時裝」。簡爺爺是佛山南海人士,跟大批上海人一樣移居到香港,當時的香港不論上流社會或是平民百姓,在任何場合的民生衣服都是長衫。《民生主義》有載「衣食住行」的四種生活上基本需要,可見衣服是排第一位。滿有生意頭腦的簡爺爺,聘請了大量上海裁縫,並創立了「美華時裝」。就這樣,香港第一家長衫店「美華時裝」誕生了,距今足足一百年。
雖然簡家是廣東人,但手藝卻是真傳正宗上海裁縫師的。三代人所承傳的不單是手藝,而是一針一線縫進旗袍裡的認真、責任、堅持、執著、高貴和體面的融合,是承傳了百年匠人精神。由簡師傅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接手「美華時裝」後,經歷了旗袍在香港遍地開花、時代變遷、沙士、社運、疫情對生意的影響。簡師傅以一樣的初心來對待客人,「從前訂造一件旗袍大概兩三塊錢,由度身到試衫大概三天,來到這世紀是幾千元訂造一件,時間大概三個月。」
由全民旗袍至今西服便裝,由最高峰聘請三十幾個裁縫,到現在只有兩位老師傅。簡師傅這幾十年經歷的不單是時裝潮流及經濟問題,更是文化的變遷,入行學師做旗袍的人亦寥寥無幾。他明白香港地很難以手作工藝維生,旗袍裁縫師斷層亦是預料中的事,但簡師傅認為旗袍是中華服飾的標誌,永遠都會有人喜歡穿著。
下集,我們邊喝茶,邊談「美華時裝」背後的故事。◇
Sasa簡介
廚藝導師、攝影導師、手沖咖啡師、茶藝愛好者、自由作家及攝影團領隊,俗稱斜槓族。現居香港,喜歡拿著相機看世界。現職「INARI Tea HK」負責人,職責是將好茶帶給愛茶的人。以茶會友,探索香港人香港事!
作者電郵:contact@inaritea.com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