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不是賠償的問題 是專業倫理的問題
有時候,不到意外發生之後,都不會知道自己工作上的倫理責任和稍有疏忽的後果。今次專欄,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德國聽過的故事。
Mirror演唱會舞台意外發生後,我看到很多人都講傷者賠償的問題,我認為這是錯的方向。
不是因為某些官員常推說「現在不是商討責任和賠償問題的時候」,而是正常文明和先進的國家,合理賠償,就算是天文數字,也沒有討論空間,不會事事都先把人命的計算轉換成數字。
人命就是人命,金錢賠償,無論多少,都無法彌補生命的價值。
同聽過的南非恐怖意外
在全力投身德文教學事業之前,我的工作是自動化工程師,而我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範疇,就是利用「機械人」為傳統的機器提升自動化的程度。但每一部機器和自動化的步驟,背後都隱藏著危機。
回想起開始工作之際,公司也有提供進修課程,在一家機械人生產商學習機械人操控和編程。
負責授課的導師,是一個教授,已有多年在業界打滾的經驗,他還沒有開講專業內容,就先跟我們講機器安全,最後分享他經歷過的一個恐怖事例…
話說他以前曾經在一個南非的工場安裝機械人,把一些金屬零件放入壓力機,讓金屬受壓,變成最後想要的形狀。這些壓力機,為了可以讓金屬變形,往往都需要幾百噸的重力。
有一次,一個清潔工人在機器下打掃,結果有操作人員加班,在不知道有人在機器內部的情況之下,啟動了機器…
他當時不在現場,但聞聲而至,警察到來,便召來仵作,但他看到仵工一開始的不解,他們都問,屍體呢?原來,在機器幾百噸壓力之下,死者的遺體根本猶如消失在空氣之中,只化成了零件上面一層薄薄的血肉,極為可怖,無法收回,最後他們只能用抹布清潔,便收隊離場。
更令人不解的是:意外過後,清潔完畢,翌日公司繼續啟動機器,一切如常。
某些人賤視生命的程度,令人髮指。現在舞台意外發生後,有沒有人會不斷盤算何時才可以「復工」?
他強調,講出這樣一個故事,不是為了讓我們覺得噁心懼怕,他說:「永遠不要忘記對機器的尊重,對自己專業的尊重」。德文尊重Respekt,跟英文相似,我當時就覺得好震撼:從來沒有聽過有人用「尊重」來講機器的。
「執生」和「搵食」
香港人做事,有時候會喜歡講「執生」和「搵食」。
「執生」一詞,語出《老子》,本代表保護自己。但現在更有「臨場應變」的意思。感覺上,「執」就是一種狼狽的行為,如果沒有「跌」,已經穩穩拿住,又何來需要「執」?而「生」就有「生死」之間,只求「生存」的感覺。質素?肯定不是最重要的指標。
香港棟篤笑鼻祖黃子華早已講過「搵食嗜,犯法呀」。這個觀察可說是一個香港人工作文化的一個結晶!我們在這裏不講「搵錢」,取而代之講「搵食」,因為「辛苦搵嚟志在食」,食是我們最基礎的生理要求,「搵食」就可以理直氣壯,超越一切,既然法律的框架下容許,為搵食,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安裝電視屏幕的人,是否只把工作當成「搵食」?時間不夠,材料不夠,是否就要「執生」,裝少一條鋼纜?◇
註:感謝《大紀元時報》授權轉載本文到:
http://www.stegermatt.de/blog-epochtimes-professionalism1/
有意見?對某個德國主題特別感興趣?歡迎聯絡作者:
mailto:stegermatt@stegermatt.de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