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珍寶海鮮舫的落幕和離場,香港仔避風塘又少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昔日海上的輝煌璀璨、歌舞昇平的景象,或許只能在舊相中尋覓,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在香港仔漁民的記憶中,昔日的海鮮舫是外國遊客、上流社會舉辦盛宴的場所。對於普通人家,最為親切的還是「歌堂躉」(歌堂船),這是漁民的水上酒家。每逢喜宴,一排排小艇就會圍著歌堂躉停泊,海上一片歡聲笑語,留下溫馨的一幕幕。

70年代尾的香港仔避風塘,遍布住家艇,漁民社區十分繁華。(張順光提供)
70年代尾的香港仔避風塘,遍布住家艇,漁民社區十分繁華。(張順光提供)

香港仔漁民後人彭德偉回憶道:「我印象中,以前很多日本人、美國人來香港旅遊,他們去海鮮舫用餐,比如太白、海角皇宮、珍寶,都是旅行團的多。海鮮舫和歌堂躉不是一個概念,究竟哪個先產生,我們無從考究。海鮮舫是高級的海上酒樓,比歌堂躉貴價多了,客源也不同。我們以前漁民擺喜宴,逢大時大節慶祝時,都會到『歌堂躉』擺酒,那時候結婚要擺三日三夜,非常熱鬧。」在躉船上擺酒席,是五十至八十年代漁民社區喜宴的一大特色。

昔日的海角皇宮海鮮舫和餐牌。(張順光提供)
昔日的海角皇宮海鮮舫和餐牌。(張順光提供)

珍寶海鮮舫內輝煌的裝潢,過去只有有錢人家和遊客才會幫襯。(香港遺美提供)
珍寶海鮮舫內輝煌的裝潢,過去只有有錢人家和遊客才會幫襯。(香港遺美提供)

太白海鮮舫是香港仔避風塘的一個矚目地標。(張順光提供)
太白海鮮舫是香港仔避風塘的一個矚目地標。(張順光提供)

太白海鮮舫一隅。(香港遺美提供)
太白海鮮舫一隅。(香港遺美提供)

住家艇漁民親眼目睹火燒珍寶海鮮舫

1960年代末,太白海鮮舫已經是香港仔避風塘的一個矚目地標,這座2層樓高的中式畫舫可以容納800多人,生意蒸蒸日上,當時的東主王老吉計劃建造一艘新的畫舫——珍寶海鮮舫,於油塘灣九龍中華造船廠費時一年建造後,1971年9月停泊於香港仔深灣,進行最後的裝修工程。沒想到在開業前6日,畫舫意外遭祝融光顧,因燒焊火花燃燒易燃的裝修物料引致四級大火,當時居住在香港仔避風塘住家艇的彭先生只有11歲,他親眼目睹畫舫火勢沖天,當時政府動用了亞洲最大的「葛量洪號」滅火輪前往滅火。他講述,家人和他都非常擔心火勢蔓延,一旦火勢延伸到住家艇,後果不堪設想。最終大火被撲滅,可惜新造好的珍寶海鮮舫嚴重焚毀,更造成34人死42傷的慘劇。

珍寶海鮮舫臨開業就遭遇此不幸,王老吉集團已無力重新投資,後由富商何鴻燊和鄭裕彤接手,集資3千萬,重造海鮮舫,在1976年開業。彭先生感嘆:「能夠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資金,並重新建好海鮮舫,反映了當時香港的經濟騰飛。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新造的珍寶海鮮舫,在主船底部安置了逝去的34位先人的靈位,這麼多年都在,我覺得這是表達對先人的一種尊敬。」

港產片《食神》取景地。(香港遺美提供)
港產片《食神》取景地。(香港遺美提供)

珍寶海鮮舫內的「龍椅」,成為遊客的熱門打卡點。(香港遺美提供)
珍寶海鮮舫內的「龍椅」,成為遊客的熱門打卡點。(香港遺美提供)

漁民的娛樂生活與「歌堂躉」息息相關

回憶少年時的貧苦生活,彭先生認為海鮮舫雖然停泊在住家艇附近,但實際離自己很遙遠:「海鮮舫是做遊客生意的,最初他們沒有平民化的食物,都是貴價的海鮮,給有錢人、遊客去體驗,外國旅行團最喜歡包場,其實海鮮舫跟我們漁民沒有甚麼關係。」

漁民的娛樂生活與「歌堂躉」息息相關,圖中紅色圓圈所示的兩艘漁船正是當年的「歌堂躉」。當時新造的珍寶海鮮舫(左紅色船隻)停泊岸邊新張。(張順光提供)
漁民的娛樂生活與「歌堂躉」息息相關,圖中紅色圓圈所示的兩艘漁船正是當年的「歌堂躉」。當時新造的珍寶海鮮舫(左紅色船隻)停泊岸邊新張。(張順光提供)

講起漁民在海上的娛樂生活,彭先生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稱為「歌堂躉」的海上酒家擺宴席,他們一家常常幫襯「全記」,當時分布在海上的歌堂躉有七、八艘,大小不一,價格公道,是漁民每逢節日、婚禮、壽宴的好去處。端午節是漁民的重要節慶活動,彭先生是龍舟會「合勝龍體育會」的負責人,他講述,每年端午節龍舟會都會舉行「遊龍」的傳統儀式,恭請神明乘龍舟出巡,在香港仔避風塘內巡遊,以淨化社區。六、七十年代龍舟會扒完龍舟後,就會在歌堂躉擺上幾圍慶祝。

漁民的婚禮是非常隆重的,一般喜宴要擺上三日三夜,歌堂躉一個星期能夠接到一單婚宴,就足夠維持生意了。還有的漁民選擇在自家艇仔上擺酒席,就會向歌堂躉的廚房預訂一些菜式,再用駁艇送到自家漁船,這也是當時漁民生活的一部份。

回憶起昔日海上盂蘭勝會的點滴,彭先生提及,因舉行祭祀儀式需要很多人力,一些漁民工作人員會在歌堂躉上用餐,他們還會邀請戲班做大戲,特別設置「四方船」作為舞台,善信駕著漁船前來祭祀後,會在戲台附近駐足一段時間看戲。為了方便善信觀看,工作人員會將歌堂躉上的一些凳子搬到另一艘四方船上,作為座位給眾人看戲。彭先生分享:「不過盂蘭節看戲的漁民不是太多,大部份看看就走,因為我們都覺得做戲是祭祀儀式的一部份,不是特別做給人看的,是給在海上逝去的亡魂看的。」

八十年代香港仔避風塘珍寶海鮮舫繁華的夜景。(張順光提供)
八十年代香港仔避風塘珍寶海鮮舫繁華的夜景。(張順光提供)

珍寶海鮮舫碼頭與海角皇宮碼頭。(張順光提供)
珍寶海鮮舫碼頭與海角皇宮碼頭。(張順光提供)

昔日熱鬧的香港仔漁民社區。(張順光提供)
昔日熱鬧的香港仔漁民社區。(張順光提供)

歌堂躉與海鮮舫的沒落

談及歌堂躉的沒落,彭先生有些感傷:「我印象中歌堂躉開始沒落直至消失,轉捩點就是1986年的火燒連環船事件,那時候我們的漁船有170多艘被燒毀,漁民被迫上岸,香港仔漁民社區開始沒落,客人漸少,這些專做漁民生意的海上酒家也就難以經營。」

昔日的珍寶海鮮舫、太白海鮮舫、海角皇宮海鮮舫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張順光提供)
昔日的珍寶海鮮舫、太白海鮮舫、海角皇宮海鮮舫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張順光提供)

另一邊廂,過去「三足鼎立」的海鮮舫,在1980年代結束了競爭關係。1980年,珍寶海鮮舫收購太白海鮮舫,海角皇宮於1982年也一同併入。到了1991年,海角皇宮以「珍寶皇宮」之名重新投入服務,但捱不過1998年的金融風暴,次年被賣到菲律賓。到2003年沙士(SARS)疫情過後,珍寶海鮮舫和太白海鮮舫重新裝修,以「珍寶王國」(Jumbo Kingdom)之名塑造新形象與眾人見面。後期的珍寶海鮮舫,也引入了較為平民的茶市,不再只有達官貴人才能光顧,一般的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彭先生分享,龍舟會後期的聚餐,有時也會到海鮮舫用餐,老友記聚餐時,有時也會光顧:「大家去海鮮舫吃飯,也不只是為了品嚐特色美食,因為需要搭乘駁艇才能到達,相當於在香港仔遊船河,也是一大樂趣。」

彭先生分享,龍舟會後期的聚餐,有時也會到海鮮舫用餐,老友記聚餐時,有時也會光顧。(陳仲明/大紀元)
彭先生分享,龍舟會後期的聚餐,有時也會到海鮮舫用餐,老友記聚餐時,有時也會光顧。(陳仲明/大紀元)

輝煌一時的海鮮舫,亦不敵時代巨輪離場。圖為下沉中的珍寶廚房艇。(陳仲明/大紀元)
輝煌一時的海鮮舫,亦不敵時代巨輪離場。圖為下沉中的珍寶廚房艇。(陳仲明/大紀元)

輝煌一時的海鮮舫,亦不敵時代巨輪離場,打擊最為深重的就是席捲全球的疫情,在餐飲業和旅遊業備受衝擊的情況下,2020年海鮮舫解僱逾半員工,同年三月暫停營業。至今年5月底,公司以海事牌照於6月到期之由,計劃6月將珍寶海鮮舫移離香港。珍寶海鮮舫離港,意味著本港又一個充滿集體回憶的地標消失。

*********

翻開昔日記憶,彭先生滔滔不絕講起在香港仔避風塘生活的點滴。訪問最後,他突然問筆者:「你覺得珍寶值不值得花費大筆金額留下?」這個問題令筆者一時啞然,種種客觀原因,或許難以成真。彭先生嘆了口氣:「歷史巨輪要轉,就隨它去吧!」◇

在1976年開業的珍寶海鮮舫開業初期舊照。(張順光提供)
在1976年開業的珍寶海鮮舫開業初期舊照。(張順光提供)

位於香港仔避風塘的珍寶海鮮舫即將離港,昔日海鮮舫的輝煌璀璨,或只能從舊相中尋覓,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香港仔避風塘的珍寶海鮮舫即將離港,昔日海鮮舫的輝煌璀璨,或只能從舊相中尋覓,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陳仲明/大紀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