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昨日(5月17日)公布一項調查,超過八成的護老者於疫情下出現抑鬱症狀,過半受訪者於自我評估時出現中度及重度抑鬱。機構建議政府應用動地區支援網絡,又提醒護老者須注意心理健康,如有需要應及早求助。

調查於4月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共有287份回應。調查發現,52.3%的受訪者,出現中度或以上的抑鬱,當中有9.4%曾經常出現或近乎每日出現「想到自己最好去死或者自殘」的想法。對比2020年疫情初爆發時,有調查顯示19.8%的香港人有中度或以上抑鬱,護老者的抑鬱情況更嚴重。

調查又提供20個疫情常見困境供受訪者選擇,發現頭5位當中有4位均與防疫及醫療資訊有關,反映護老者難以處理大量且不斷變更的疫情資訊。當中,「對隔離機制的認識不足」是第1位,即使是「高中或以上教育程度」或「大專或以上教育程度」的受訪者,都有逾半遇上這困境。

疫情下的社區照顧服務減少,亦為護老者增加壓力。調查顯示,過半至6成的的「65歲或以上」照顧者、「全職家庭照顧者」和已退休護老者表示「因照顧長者而減少個人生活選擇」,令護老者私人時間減少,造成沉重壓力。

另外,調查亦發現護老者於支援措施上,最重視覆診和藥物服務,近6成的護老者表示「確保長期病患長者能夠覆診並獲得所需藥物」為最有效的措施。

基督教服務處又兩名「以老護老」的長者作分享,其中一位麥姓的86歲女士要照顧她98歲的丈夫,她指若當時證實她兩夫婦均確診,「實死架啦,有去無回,就算佢唔死我死,累到後生,所以當時壓力好大,訓唔入眼,成日驚害到個仔」。

另一位79歲的受訪者陳生,他要照顧同齡而有認知障礙和偶有幻覺的太太,他表示平時日間可以送太太到長者中心,會感到輕鬆一些,但當時日間護理中心暫停開放,當太太留在家中便感到麻煩,因太太隨處走動等會把家裏搞亂。

基督教服務處建議,政府應強化地區支援網絡,由政府統籌地區組織作支援,又希望政府建立有效的分流機制,由私家醫生、社區藥房等治療輕症患者及安排配送藥物,而政府在安排治療及隔離時,應優先照顧年長體弱患者的特別需要。機構又鼓勵護老者注意疫後的心理健康,認為如有需要應及早求助。@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