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人口結構日益高齡化之際,下泌尿道問題也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但卻經常被患者認為是正常現象而未就醫,因此飽受夜尿和夜間多尿困擾卻不自知。

夜尿的定義和影響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表示,依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對夜尿的定義,是因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醒來,而這樣的情形一個晚上至少2次以上。

所以有夜尿問題者,因為不得不中斷睡眠起床如廁,使得夜尿成為睡眠不足和失眠的主要原因,進而延伸造成更嚴重的慢性疾病、心理健康和精神狀態問題。

夜尿是腦部功能有問題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說,夜尿不同於其它常見的下泌尿道疾病,多為泌尿器官出狀況,而是多為荷爾蒙問題,因為腦下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導致睡覺時尿量無法減少、沒有濃縮,可視為腦部功能有問題的表現。

夜間多尿的原因和問題

王弘仁表示,當夜晚尿液製造過多,睡覺時需頻繁起床如廁2次以上,且夜間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即可稱為「夜間多尿」,其成因包含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變差、慢性疾病問題、睡眠或情緒問題等。

在臨床上觀察發現,夜間多尿的主要原因則來自荷爾蒙分泌不足;通常在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但是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造成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長期無法一夜好眠,就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在實際生活層面上,夜間多尿帶來的不僅是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尤其睡眠中斷、品質不佳是百病之源;在生理上,會提高罹患心血關疾病風險;在心理上,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以及認知、記憶、表現缺失等問題。

夜尿與身體機能退化相關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吳文正表示,夜尿與身體機能相關,所以年齡越大,身體機能退化導致夜尿發生率越高,其次為慢性疾病患者。在現今人口年齡持續老化的情況下,預估未來有夜尿和夜間多尿問題者會越來越多。

研究統計顯示,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4人就有1人有夜尿問題,而且每增長10歲,盛行率就增加1倍;超過60歲後,每2人就有1人有夜尿問題。

不過,雖然夜尿盛行率高,但是尋求醫療協助就診率卻相當低,尤其是許多中年男性忙碌於工作、家庭,容易忽略身體的異常狀況,或是對尿事難以啟齒。

謹記「夜尿二三四」口訣

為了提升夜尿症病識感和診斷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提出「夜尿二三四」的口訣,呼籲年過50歲的男性要開始留意,當夜尿超過「2次」以上,並且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務必及早至泌尿科就醫,因為夜間多尿盛行率達「4成」,罹患機率很高。

夜尿症患者多有慢性疾病

王弘仁提出,雖然夜尿問題未嚴重到致死,卻是身體出問題、腦袋部份功能失常的前哨站,尤其在三高盛行率高的國家,會促使夜尿的問題更加嚴重,所以患者一定要特別留意並就醫。

曾經有研究統計顯示,超過50%有夜尿問題的人,認為其睡眠品質受到影響;還有研究發現,超過75%有夜尿問題的人,同時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由此可知,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風患者,也是夜尿的高危險族群。

王弘仁補充說,臨床上常見夜尿症患者合併其它慢性疾病,例如:攝護腺肥大、腎臟病等,也必須同時治療,切勿逃避就醫而延誤治療。

夜尿是可以控制的疾病

王弘仁強調,夜尿絕對不是正常現象,而是可以控制的疾病,也因為成因多,需要及早求助專業泌尿科醫師協助,仔細評估是液體攝取量、疾病因素或荷爾蒙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經過評估之後,主要成因為腦下垂體失常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則是屬於比較好的症狀,只需要調節荷爾蒙;現今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睡前補充能有效改善夜尿症狀。

另外,曾經有研究結果顯示,抗利尿激素藥物能減少高達50%以上的夜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對於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會有明顯的改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