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公有領域)
李煜(公有領域)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1)傳:傳承。二十傳指的是唐朝傳了二十位皇帝。

(2)載:載是年的意思,三百載就是指三百年。唐朝自公元六一八年至公元九零七年,共二百八十九年,近三百年。

(3)梁:朝代名稱。這裏指的是後梁。

(4)滅:消滅。

(5)之:代名詞。這裏指的是唐朝。

(6)國:國號

(7)乃:於是。

(8)改:改變。

(9)及:和、與。

(10)稱:稱為、叫作。

(11)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朝代。

(12)皆:全部、都。

(13)由:因由、原因。

唐朝從高祖開始,傳了二十代,維持了近三百年的國運,最後被梁王朱全忠所滅,並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在歷史上稱為「五代」。這五個朝代的國祚都很短,每個朝代的興衰起落都有一定的原因可尋。因為這五個朝代的名稱過去都曾出現過,因此為了有所區別,所以都另加了「後」字。

說起這個時代,就會想到被傳唱至今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就是這一時代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的名作。

南唐後主李煜在詞上的成就以及他亡國之君的命運,給人諸多感慨和啟示。

詞原本是唐朝流行整個社會的燕樂所填的歌詞,彈唱填詞普及盛唐,成為文人高雅的娛樂。所以詞來自娛樂,原為歌辭,是宋詞的雛形。

唐代的燕樂歌辭嚴格按照樂曲的要求來製作,其文字句子長短不齊而有定格的形式。這是過去樂府歌辭所沒有的,結合了唐詩押韻定格的特點。到了晚唐溫庭筠,這種新體詞逐漸定型。

到五代時期,唐朝的繁華,留在了西蜀與南唐二地,成為詞人薈萃的兩大基地。文人多在娛樂中逃避痛苦,尋找安慰,多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恨。西蜀一派和溫庭筠被稱為「花間詞人」。

而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詞史上的一流大家。他受父親影響很大。

父親李璟是南唐第二代國君,治國軟弱無能,卻有較高的文藝修養,詞也寫得很好,洞曉音律,工書善畫,尤擅於作詞。李煜的性格跟父親一樣,才能和志向在於音樂書畫和詞,過於迷戀藝能類的東西,如果專職樂府,定成藝術大家。而國君,需要的是用人的才能,而非用技術、用具體的器物的才能,那叫做匠才,不合適做國君,也沒有辦法承擔治國的重任,所以他二十五歲當了國君以後,只能年年向宋朝稱臣納貢,苟安於一隅之地。三十九歲時,南唐終於為宋所滅,投降後的李煜被押到汴京,開始了半俘虜、半寓公的生活,兩年後被毒死,十分可悲。

孔子說:君子不器。是希望君子以治國為偉大志向,不可過於沉迷於器樂(老百姓則無妨,民間也是作為高雅藝術和娛樂生活的。),樂器也是器,過度沉迷,就會擺不正自己關心百姓疾苦,國家興亡的大方向。國君尤為需要注意。南朝的陳後主、隋朝的楊廣,以及後來宋代的柔弱滅亡,也都跟君主才藝出眾,脫離本份有關。

李煜亡國前期也寫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但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後期詞,主要是寫亡國的愁苦、悔恨和絕望。

如他的另一首著名的《浪淘沙》:「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直抒真情,感人至深。

這些發自內心創作的詞,流露的主要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情、哀嘆命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的命運雖然可悲,但古人相信命由天定,也許就是為了奠定宋詞而走了如此矛盾的人生,身負才藝卻做了君王。

【故事天地】五代興亡的簡史

五代十國(公元九零七~九六零年)是晚唐藩鎮割據的延續,五代的開國帝王中,朱全忠、李存勖、石敬塘、劉知遠原本均是節度使,而郭威則是樞密使。五代的另一個特色是國祚十分短,前後歷時只不過五十四年,當中最短的是後漢,只存在了四年。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所建的後梁。朱氏原為唐宣武節度使,他初步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於公元九零七年廢唐哀帝而自立。梁太祖與河東李克用仍持續爭奪霸權,交戰不已。朱全忠被其子所弒後,政局更加混亂,最後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後唐所滅(公元九二三年)。

後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是五代中的一個盛世,但他的後繼者卻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公元九三六年,石敬瑭認契丹首領作父,自己則稱「兒皇帝」,受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卻流入契丹,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藉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附,契丹人揮兵南下滅後晉,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遼無力在中原立足,於是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公元九四八年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他的兒子劉承佑欲殺大將郭威不成,被郭威所代。

郭威於公元九五一年建國,仍建都於開封,史稱「後周」。他在位三年而死,養子柴榮繼位,是為世宗,其國勢在五代中最強,他南征北伐,企圖統一全國,最後病逝於軍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歲。朝廷大將趙匡胤以陳橋兵變,恭帝讓位,後周亡,五代至此終結。

這段歷史向人們展示一個理:光憑著軍事力量和計謀,誰也無法坐穩江山,帝王不是誰都能強搶得來的位置,僅僅依靠武力和陰謀政變得來的政權,必然不會長久,必然再次屈服於更強大的武力征伐。必須擁有眾望所歸的德行和天賜的時機,方能完成大業,穩定政局。◇

~資料來源:【正見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