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六十年代每逢臨近中秋節,經過一些月餅舖、燒臘舖前,常會聽到一些「叮叮咚咚」的聲音,抬頭望去,可以看到一個花牌上安裝了迷你戲台,一些穿著戲服的機械公仔在當中表演經典劇目片段。在一些太平清醮、盂蘭、神誕活動期間,同樣會看到類似的場景。在未有電視螢幕廣告的年代,這些公仔和戲台就是當年「會動的廣告牌」,當中的玄機蘊含不少智慧。

兒時曾住過西營盤的平面設計師張浩林回憶,孩童時期最深刻的記憶便是母親帶著他去買月餅,經過餅舖時可以看到頭頂上設有精美的「公仔箱」,色彩繽紛,當中會動的古裝人物,發出鑼鼓聲的迷你戲台十分引人注意,不自覺抬頭多看幾眼。

張浩林口中的「公仔箱」,至今仍熟諳此工藝者屈指可數,七十年老店「生和隆美術紮作」的第二代傳人梁金華,仍記得父親梁有錦當年的驕人作品。他介紹,這類作品在行內稱為「吊工」,民間稱為「較生公仔」。中秋前夕的訂單紛至沓來,父親製作「吊工」的過程,他在旁觀察,亦會抽空幫忙,因此對其原理十分熟悉。做一套「公仔箱」並非易事,當中手工藝的妙處,梁師傅對此仍津津樂道。

七十年老店「生和隆美術紮作」的第二代傳人梁金華,仍記得父親梁有錦當年製作的「公仔箱」和「較生公仔」。(陳仲明/大紀元)
七十年老店「生和隆美術紮作」的第二代傳人梁金華,仍記得父親梁有錦當年製作的「公仔箱」和「較生公仔」。(陳仲明/大紀元)

靜態花牌加上動態角色 成為「會動的廣告牌」

梁金華師傅展示一套《七俠五義》的戲劇人物角色「較生公仔」,正是昔日父親留下來的公仔箱作品道具。(陳仲明/大紀元)
梁金華師傅展示一套《七俠五義》的戲劇人物角色「較生公仔」,正是昔日父親留下來的公仔箱作品道具。(陳仲明/大紀元)

梁金華師傅拿出一套《七俠五義》的戲劇人物角色公仔,正是昔日父親留下來的作品道具:「我爸爸那時候做公仔箱,這些『較生公仔』的手藝差不多失傳啦!」在紮作行家的口中,這類的公仔箱叫做「吊工」,是吊高後呈現給觀眾的機械戲台,常常伴隨著花牌出現。為何需要將公仔箱「吊高」,梁師傅解釋道:「它一定在人的頭頂上,當人們穿過大街小巷的時候,就會聽到有聲音,就會吸引大家的注意,這樣客人才會留意到店家在做甚麼宣傳。」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讓人從較低的角度看公仔箱時,看不到下面的裝置和原理,增加可觀性。具有告示、宣傳作用的靜態花牌,當加上聲色俱備的「較生公仔」時,廣告效果隨即更上一層樓。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視還是罕有物,更莫提今日普遍的大螢幕廣告牌了。梁師傅表示,這個迷你戲台透過公仔箱中的機械裝置,可控制人物模型的移動,會有精彩的打鬥、飛舞的場景出現。那時也沒有錄音機,「較生公仔」打鬥過程中發出的聲音,全靠公仔箱內部的機械控制戲台上的人物模型,逼真地還原敲擊迷你鑼鼓製造出來的,人們所聽到的聲音全是「現場奏樂」,講究之餘又令人讚嘆不已。

「生和隆」的「較生公仔」作品「范蠡與西施」,於六十年代出口到美國。(受訪者提供)
「生和隆」的「較生公仔」作品「范蠡與西施」,於六十年代出口到美國。(受訪者提供)

充滿「機關」的公仔箱 實現打鬥飛舞場面

梁師傅舉例,如《七俠五義》中的《五鼠鬧東京》劇目當中,就有不少人物打鬥、在空中飛舞的場面,在沒有電視後期製作、幕後工作人員協調的情況下,所有的人物動作都是依靠隱藏在角色下方的機關,將複雜的動作呈現出現,角色的動作透過扯線與公仔箱內的機關相連而達成,每一板公仔的角色和動作各異,要將每個角色的動作栩栩如生展現、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動作配合,這就考驗較生公仔師傅們的智慧和功力。

如何讓公仔自行移動,梁師傅對父輩的智慧嘖嘖稱奇:「你應該想不到,他們當時用甚麼東西作為發動機!」他展示了幾個來自不同電器的發動機(摩打),包括風扇頭、衣車和留聲機,其中由留聲機部件改裝的發動機最好用,運用齒輪運動的速度,可以控制公仔打鬥的速度:「如何讓表現的動作由快轉慢,過去這個動作是天方夜譚來的,用了留聲機的齒輪原理後,就可以令角色的動作變得流暢。」

充滿「機關」的公仔箱,可以實現打鬥飛舞場面,是由留聲機部件改裝的發動機而成。(陳仲明/大紀元)
充滿「機關」的公仔箱,可以實現打鬥飛舞場面,是由留聲機部件改裝的發動機而成。(陳仲明/大紀元)

梁師傅告知,公仔箱內安裝了發動機後,另一個難題就是針對「較生公仔」的角色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花式和動作,多個角色何時出現,何時跳躍,何時消失,設計過程集合了不同人的智慧:「整套的布景,每個公仔都有自己的動作,是獨立的,例如這個角色他拿著雙劍,左右都有不同的動作,具體是怎樣,製作公仔的潮州師傅也會給意見。」

「公仔箱」內由留聲機部件改造的機械部件。(陳仲明/大紀元)
「公仔箱」內由留聲機部件改造的機械部件。(陳仲明/大紀元)

與此同時,因發動機需要通電才能轉動,整個大箱吊在半空,若任何一個部件出現問題,維修更換非常麻煩。「譬如在大戲棚上的那個箱有問題,我要擔個大梯去檢查,差不多十呎高呢!維修問題最麻煩。」

日益失去商業價值 「較生公仔」面臨失傳

梁師傅認為,公仔箱在五、六十年代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商家可以透過戲台的趣味聲色吸引客戶,招攬生意:「那時候茶樓賣月餅的有很多,競爭很大,要吸引到人進去買才行,因為以前沒有甚麼宣傳媒介,沒有電視宣傳,靠的就是街坊經過,有些東西可以令到他們關注。」但隨著電視的普及,商家做廣告的方式越來越豐富,人們亦不再需要使用這個方式來吸引客戶,隨著花牌的使用範疇漸漸縮減,「較生公仔」也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50年代位於中環的「九港油燭藝術扎作職工」恭祝華光先師誕花牌設有「公仔箱」。(受訪者提供)
50年代位於中環的「九港油燭藝術扎作職工」恭祝華光先師誕花牌設有「公仔箱」。(受訪者提供)

「較生公仔」還有在神誕、太平清醮等場合出現,梁師傅回憶起百歲父親畢生曾參加過六屆錦田鄉的打醮活動,當地的打醮是十年一屆。2005年參與酬恩建醮時,父親已年屆90歲,仍參與花牌製作,當中就有由「生和隆」出品的「公仔箱」。約6呎長、20吋寬、4呎高的大箱,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公仔箱安裝在製作精美的花牌下,更顯華貴大氣:「在醮會上的較生公仔,出自不同團體贈送的花牌,這裏就不只是商業宣傳了,大家會關注每一套花牌上的手藝、選用的劇目等等,有一些『鬥靚』的意味。」

元朗博愛醫院法事花牌上的「公仔箱」。(受訪者提供)
元朗博愛醫院法事花牌上的「公仔箱」。(受訪者提供)

2005年錦田酬恩建醮期間,梁金華在安裝花牌。(受訪者提供)
2005年錦田酬恩建醮期間,梁金華在安裝花牌。(受訪者提供)

2005年錦田酬恩建醮現場,「生和隆」工作人員吊起約6呎長、20吋寬、4呎高的公仔箱。(受訪者提供)
2005年錦田酬恩建醮現場,「生和隆」工作人員吊起約6呎長、20吋寬、4呎高的公仔箱。(受訪者提供)

由「生和隆」製作的公仔箱安裝在製作精美的花牌下,更顯華貴大氣。(受訪者提供)
由「生和隆」製作的公仔箱安裝在製作精美的花牌下,更顯華貴大氣。(受訪者提供)

2005年錦田酬恩建醮期間,不同廠的花牌爭奇鬥豔,設有多個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2005年錦田酬恩建醮期間,不同廠的花牌爭奇鬥豔,設有多個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

如今香港歷史博物館仍有展出一套由「生和隆」九十年代製作的以「仕農工商」為主題的「較生公仔」,表現民國初期的生活場景。梁師傅有些無奈地說,現在想欣賞到完整的「較生公仔」,恐怕要到博物館才能認識:「現在的『較生公仔』,做來當舊物擺設一下就有可能,用來做廣告、商品推廣的,還有沒有人做呢?如果有人願意訂一版公仔用來再做商業宣傳呢,我要給他一個讚,因為都要幾大的勇氣!如果真的有人找我做,對我來講都是個挑戰。」◇

2004年廈村鄉打醮期間的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2004年廈村鄉打醮期間的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2021年大江埔盂蘭的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2021年大江埔盂蘭的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2021年旺角潮僑盂蘭的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2021年旺角潮僑盂蘭的公仔箱。(Ernest Tsang提供)

如今香港歷史博物館仍有展出一套由「生和隆」九十年代製作的以「仕農工商」為主題的「較生公仔」,表現民國初期的生活場景。(曾蓮/大紀元)
如今香港歷史博物館仍有展出一套由「生和隆」九十年代製作的以「仕農工商」為主題的「較生公仔」,表現民國初期的生活場景。(曾蓮/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