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若感染新冠肺炎,會有更高的風險變成重症,甚至死亡。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kg/m^2)超過這一數字就要小心。
肥胖者新冠重症、死亡風險高 兒童也不例外
近日,台灣一名30多歲、無慢性病史的女性感染新冠,竟在發病12天後死亡。台灣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該名死者體重達90公斤,研判因為肥胖導致其重症、死亡風險增加。
肥胖是一種常見、嚴重的慢性疾病。在許多爆發新冠疫情的國家,都可發現肥胖者因感染新冠病毒而面臨更大的風險。
美國CDC指出,體重過重者若感染,可能增加兩倍住院的風險。體重越重,風險越高。在2020年末的統計顯示,在美國因新冠病毒住院治療的成人中,有30.2%歸因於肥胖。
肥胖的不良影響,甚至對年輕人與兒童都無法例外。美國醫學會指出,患有肥胖症的兒童,若感染新冠病毒,容易需要呼吸器,甚至是葉克膜(ECMO)。
肥胖者不僅容易發展至重症,死亡風險也高。《流行病學與感染》今年發表研究指,在墨西哥新冠肺炎病例中,肥胖者的死亡風險增加兩倍,如果合併患有其它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會進一步增加死亡及重症可能性。
BMI超過23就要留意
到底多胖才該注意呢?以身體質量指數(BMI)(kg/m^2)為衡量肥胖程度的數值,根據美國CDC標準,BMI介於18.5至24.9為正常體重範圍內。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在今年4月有研究指出,在平均 BMI為 26.8的6百多萬名新冠肺炎患者中,0.2%住院,0.02%進入深切治療部(ICU),0.08% 病亡。
另外,BMI在 23以上,與新冠病毒住院有關,BMI 超過28,與死亡相關,而BMI 28已屬於超重的範圍。
研究者指出,當BMI超過23後,即使只是小幅度增加,也會對罹患新冠後的病情有更大負面影響。
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去年9月曾有文章提到,肥胖者體內會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發炎,脂肪細胞也會對免疫系統有不良影響。
肥胖還會降低肺活量,使患者換氣更加困難。佛蒙特大學研究肥胖和肺病的醫師兼科學家安妮·迪克森 (Anne Dixon)指出,腹部脂肪向上推動橫膈膜,導致胸腔下的肌肉壓迫肺部並限制氣流。當肺活量減少,會導致肺下葉的氣道塌陷,與肺上葉相比,肺下葉進入氧合的血液更多。如果肥胖者已有這種情形,被感染後會惡化更快。
同時,肥胖者的血液比較容易凝結,加上新冠病毒本來就會增加血栓風險,使肥胖者感染後更危險。英國知名的國際血栓形成專家貝弗利亨特(Beverley Hunt)說,新冠肺炎肥胖患者的血液,「是我行醫以來見過最黏稠的」。
這些因素都使肥胖者在這次疫情成為高風險族群,最好的降低風險方法是減肥。文章指出,即使只減輕一點體重,也能降低感染後病情惡化的機率。因此,體重過重的人,應儘早展開健康的飲食,包括多吃蔬果、瘦肉蛋白和全穀物。同時進行運動鍛練並保證足夠的睡眠,這些皆有助減肥及避免持續發胖。#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報紙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網頁會員: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