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總統同意簽署紓困案之後,周一(12月28日)美股三大指數同步創下歷史新高,道指上漲204點或0.68%,收報30,403點,標普500指數漲0.87%至3,735點,納斯達克漲0.74%至12,899點。科技指標股蘋果、亞馬遜和面書同步漲幅超過3.5%,許多人認為這是2021年股市將持續上衝的好兆頭。
據統計,自3月疫後全球股市大漲至少超過66%,MSCI全球股價指數2020年漲了21.6%,迄今許多專家仍然看好2021年股市展望,認為疫苗出現之後將導致經濟大幅復甦,企業買回自家股票的金額可望創高,投資榮景可期。
然而,深究2020年這一波疫情大回升行情,真正的主導力量卻是全球央行的大撒幣。據統計,截至11月為止,美國、中國、歐洲和日本等全球8個主要央行2020年的資產負債表總共膨脹了14萬億美元至94.8萬億美元,膨脹的金額超過2017年的8.38萬億美元。
這8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約佔整體國內生產毛額的54.3%,高於2019年底的36%和2008年的10%附近。尤其美聯儲2020年每個月購債的金額至少1,200億美元,已將美國10年債孳息率從3%以上壓低到1%以內,進而引導全球負利率公債的市值達創新紀錄的18萬億美元以上。
全球公債孳息率被央行大幅壓低,導致債市投資者轉進非投資級的公司債市場,導致整體非投資級的公司債孳息率被壓低到4.59%,同樣創下近年新低位,與3月疫後一度飆高到12%以上大異其趣。
債市資金滿溢,導致股市資金亂竄,讓MSCI全球股價市值首度100萬億美元關口,整體本益比達到驚人的31倍。
這股資金的狂潮也湧到黃金和比特幣,前者在8月創下2,080美元/安士歷史新高,後者則在2020年大漲超過5倍,同樣刷新歷史高價。這兩項金融資產大漲代表許多投資者擔心全球央行大撒幣、全球貨幣的匯率已被高估,從而轉進其它準貨幣或虛擬貨幣的市場。
這場疫情也讓全球政府加大發債紓困,據國際金融協會(IIF)估計,全球公債佔GDP的比值2020年第三季達430%,較2019年底多出50個百分點。
部份專家估計,隨著全球央行大撒幣和全球政府大量發債,長期全球通脹情勢可能欲小不易。不過,這樣的論點在2010年美聯儲進行三次量化寬鬆(QE)時也有專家提醒過,只是後來通脹卻一直沒有飆升上來,歸咎原因是全球商品和產能供給過剩,加上電子商務等效率化的交易方式大行其道,讓物價漲不起來。
如今,疫後面臨的經濟型態與以往不同,以美國為例,至少有450萬人出現至少6個月以上的長期性失業,這凸顯許多行業和中小企業在這波疫情過程中已逐漸消失,自然失去了重新僱用人力的能力,長期通脹很可能仍舊起不來。
換言之,2021年的勞動市場或經濟的復甦可能無法一條直線上去,過程中或許仍有曲折。這也意味著美聯儲或其它央行可能在2021年不會太快縮手目前的超級寬鬆政策,除非通脹率超過央行目標的2%很多,如3%或4%,央行才可能改採較緊縮的政策。
2021年投資者與其擔心物價通脹的問題,不如思考全球公債規模和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過度膨脹的問題,通脹的形式已轉為政府的債務和貨幣的超額發行,主政者將如何收尾?還是放任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2018年美聯儲四度加息的殷鑑不遠,央行政策的矯枉過正或許是當前最需留意的課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