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男性,最近身體檢查顯示腎絲球過濾率58 mL/min/1.73m²,被告知可能已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三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小於15則為末期腎衰竭),因此前往醫院就診。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生何一成表示,此位男性患者自述無高血壓、無糖尿病,但是這半年來痛風經常發作,一個月就有2~3次關節腫痛,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並未做持續預防的治療。

隨即安排檢查發現,血液檢測尿酸值為9.3 mg/dl (正常值2.6~7.2 mg/dl);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於是開立降尿酸藥物預防痛風。服藥一個月後,痛風未再發作,血液尿酸值為4.8 mg/dl,腎絲球過濾率63 mL/min/1.73m²。

痛風引發的病變與部位

何一成說明,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者尿酸的排泄受阻,使得血中尿酸濃度上升,而尿酸鈉鹽會沉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疼痛與變形;常見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組織或關節腔內所引起的病變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尿路結石與痛風性腎病變。

痛風發作的部位,通常在腳大拇趾近端關節處,會突然發生嚴重的紅、腫、熱、痛,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部位,發作時持續數天至一周,有可能一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

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的原因

何一成提出,以台灣的民眾來說,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其中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可能有2個原因,一個是尿酸沉澱在腎臟組職造成傷害,另一個是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因此造成腎臟的負擔。

當人體超過60%的尿酸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會使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可隨尿液排出,但是大的結石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此外,尿酸鈉鹽結晶會沉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引起發炎反應,使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

痛風的治療與用藥方式

何一成說明,在治療的方式上,初期的治療目標為緩解急性痛風的症狀,急性痛風的處方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腎功能不佳者不適用)、秋水仙素與類固醇。如果血中尿酸值仍高,可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有腎結石不適用尿酸排泄藥物);由於這些藥物可能會使急性發作的症狀更加惡化,用藥宜在急性發作症狀緩解後的1~2周之後才開始。

一般而言,痛風患者要有2次以上的發作才會建議使用預防性用藥,但如果關節已經出現損傷、痛風石、尿酸性腎病變時,也會考慮用藥。

何一成提醒民眾,痛風發作會造成身體很大不適,所以痛風患者一定要注意均衡飲食,切勿食用過多富含普林的食物,每日喝足量的水份,並評估是否需要使用藥物預防,這樣做不僅能減少發作的痛苦,也能保護腎功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