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天氣真是一天比一天熱,感覺周圍空氣都是悶熱的。如果是在鄉間聽到蟬鳴,蛙叫,估計就更覺得煩躁了。
小暑是干支歷第十一個節氣,夏季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正式開始。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天氣逐漸炎熱,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
《說文解字》中,把「暑」分為上「日」下「者」來示意。「者」不僅指人,還包括世間萬物。因此「暑」即有太陽下的萬事萬物之意。《黃帝內經·素問》雲:「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
小暑的由來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至7月22日或23日結束。小暑期間,江淮流域的梅雨季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將進入多雨季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小暑,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一般在夏至後的第28天入伏,此時正值小暑,今年入伏時間為7月16日。
小暑三候
中國將小暑節氣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此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吹來的風中都夾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壁。蟋蟀是夏天的使者,《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此八月即夏曆六月,由於天氣太熱,蟋蟀離開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殺氣未肅,雛鷹離開溫熱地面,在高空學習飛翔、搏殺。
小暑民俗
天貺節。據史書記載,小暑前後正好是六月初六日「天貺節」,「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
祭祀五穀大神。有些地方有祭祀五穀大神的習慣,用意與祭天、祭地相同。這體現了先民良好的感恩傳統:豐收固然有自己的心血在裏面,也是靠著大自然的風調雨順以及祖先的保佑,才得以實現。
曬書畫衣物。小暑這天寺廟會曬經書、法器,老百姓則曬書、曬衣服等等習俗,民諺有雲:「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
給牛改善飲食。在山東地區有給牛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的習俗,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傳說
龍宮曬龍袍。「六月六」相傳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後,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裏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百索子撂上屋。相傳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割在兩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間卻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所以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白龍歸家日。相傳小白龍因犯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小島上,失去自由。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於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伏日祭祀。古人認為伏是「隱伏避盛暑」之意,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著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傳說炎帝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小暑飲食
小暑「食新」。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據說「吃新」乃「吃辛」,在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
頭伏吃餃子。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故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民諺。
「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伏日吃麵。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伏日吃麵的習俗,《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過去認為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
小暑吃藕。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他命,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吃黃鱔。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吃黃鱔最為適宜,有「小暑黃鱔賽人蔘」之說。
小暑養生
防寒護陽。小暑期間天熱難耐,用冷氣機一定要常開窗通風,否則長期在密閉冷氣機房中,會有頭暈、噁心等「冷氣機病」症狀。老人、小孩尤其應注意避免風扇冷氣機直吹,溫度設定在26℃以上為宜。
以熱驅寒。「熱在三伏」,7月16日是今年入伏的日子,也是寒性體質調養的大好時機,可以到中醫院去做三伏貼、三伏灸。此時人體處於陽氣旺盛、氣血通暢、皮膚腠理鬆弛的狀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味清淡。《遵生八箋》曰:「是月腎臟氣微,脾臟獨旺,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質地肥厚、味道濃烈的食物,往往失去食物的真味。
小暑時節,飲食宜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氣清、腸胃舒暢。食材也適宜選用當時當地的食物,最得天地中和之氣。#
(轉自希望之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