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80.26,按周再升0.96%。分區指數除九龍回跌0.21%外,港島、新界東及新界西別上升2.2%、2.18%及0.84%。其餘領先指數全線再升,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指數分別上升1.03%、1.04%及1.07%。中原經紀人指數(CSI)最新報59.39,按周微跌0.36個百分點。

二手樓價指數27周以來首次突破180水平,距離歷史高位只差5.4%。八大指數連續四周有七個上升,升勢頗全面。全球股市上升,彷彿大牛市重臨,港股亦連升多日,上周升幅更創五年來最大單周升幅。資金流入,金管局多次出手,港滙維持強方兌換保證水平,一片歌舞昇平。難怪有地產代理揚言今年樓價有機會創新高。

氣氛轉好,一手銷情暢旺,新地「Wetland 2」半個月售出近700伙單位,套現45億。發展商加快推盤,長實大型新盤Sea to Sky部署月內開售。二手成交亦反彈,十大屋苑上周末成交持續上升。

疫情依然嚴峻,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產業鏈重組,保護主義抬頭,國際關係崩緊,失業率飆升,為何特區住宅市場有資格上升? 一來是全球印鈔,資金泛濫。二來住宅市場被特區政府打造成奢侈品市場,不受經濟影響。三來是政治需要而托市。

基建策略失誤推高樓價

另外,沙中綫醜聞,獨立調查較早前已完成,報告嚴厲指責管治失當,不但沒有官員問責下台,上周運房局局長陳帆更在立法會財委會要求撥款百億,否則停工後再復工將要再花公帑更多云云。

特區政府的態度已跟中共無異,所有問題皆是別人的錯,自身沒有責任。大型基建工程一旦啟動,若管治失效,超支將是無底深潭,花的全是公帑。問責制度等同虛設,管治又怎會改善?

與此同時,政府正申請撥款114億興建2.4公里只有兩個站的屯門南延綫。以前的鐵路策略,部份還可以做到先鐵路後供應,即利用鐵路帶領發展,大量增加供應,例如杏花邨、日出康城等。屯門延綫是將已發展成熟的區分連上主要幹綫。基建規劃失誤,加基建卻沒有帶來新供應,只會進一步推高區內樓價。明顯地,政府大部份政策不但無法令樓價返回合理負擔能力水平,而且是背道而馳。

輸入高於人口增長177%

特區政治混亂局面持續,除了立法會強行立法成為新常態外,一班中共嘍囉在特區發起文革2.0,迫令特區商家名人團體學校等對國安法表態,不表態就利用中共喉舌媒體口誅筆伐。另一班既得利益者各自發出凌駕現有體制的訊息,將政治帶入各階層。忽然高級公務員有雙重身份要效忠中共,忽然不擁護國家安全法等同不擁護基本法,忽然和平集會有人呼倒共口號就要離開。近日泛民議員及反對派人士被跟蹤。這些都是明刀明槍的迫害,目的就是令人害怕中共,繼而全面屈從。

除此之外,清洗香港的暗器多不勝數,人口政策更是當中的殺手鐧,因為政策全盤操縱於政府手裏,不受約束。特區其實沒有人口政策,只有各種輸入人口計劃,當中包括每日150名單程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計劃、內地生來港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等。即使有些計劃歡迎海外人士申請,但絕大部份仍是來自中國大陸。一言而蔽之就是中共國人入境計劃。

筆者翻查統計數據,15年年底特區人口730.97萬,到19年年底,人口增至750.07萬,五年來增長19.1萬,但同期單程證、輸入內地人才、優秀人才、內地生計劃總輸入人數近34萬,相當於人口增長的177%。輸入人口更不斷加快。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由15年的9,229人猛增至19年的16,446人(圖)。19年受反送中政治風暴影響,特區政府沒有減慢輸入步伐,反之更加大力度,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全年增幅達19.5%,較18年11.2%增長幅度幾近雙倍。

數字已說明一切,特區政府正在加速執行替代港人的計劃。能夠利用各種輸入計劃來港且獲中共批准的絕非泛泛之輩。假以時日,輸入人口必定佔人口大多數,屆時中共要施行甚麼政策,得心應手。

雙管齊下加快清洗

中共強行在香港施行國安法,下一步在人口政策上將上下其手。其一,迫本土港人離開。議會暴力,政策暴力,選擇性執法,親疏有別的施政,各種歪理疲勞轟炸,政治表態及裙帶關係全面引入政商界,企業進行政治審查,紅色企業甚至表明要聘請中國大陸生。動作鋪天蓋地,目的都是逼走那些不接受中共價值觀的人。

近日查詢移民人數爆炸式增長,有能力的早已將子女送去外國讀書並留在外國發展,避免在這裏被拖入政治。本土港人離開,就是加大力度輸入人口的藉口。

其二,利誘本土港人遷入大灣區。特區要服務中共,資源有限,讓港人在此養老並不符合中共利益。特區政府放棄全民退休保障,醫療改革嘆慢板,根本無法應對老年化問題,其目的就是令養老留下巨大缺口。價格、環境及服務等候時間差距就是巨大壓迫力,迫使香港人走進大灣區養老。政府將提供各種誘因配合。近年的「廣東計劃」、「福建計劃」,今年1月1日起上加長者生活津貼。有傳政府正研究放寬港人在大灣區使用醫療券。

中共當然積極配合,去年的16項促進融合措施,有一項是容許大灣區內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醫療儀器。間接鼓勵港資醫療機構投資。一旦接受利益走進大灣區,難以回頭,同時接受中共監控及支配。人口流失至大灣區,政府又可為輸入更多人口鋪路。

其三,為了更進一步全面掌控特區,政府必會盡用現有輸入計劃,巧立新名目,大量引入中共人,進駐金融、科技、政府、紀律部隊及校園,一來監察其餘人士,二來執行中共任務。

輸入人口或許短暫受疫情影響,但疫情過後,特區政府勢必追回。屆時需求增加,樓價將更上一層樓。

◎◎◎ ◎◎◎ ◎◎◎

經過多重政治風暴,中共必定指示特區政府,加快人口流轉,以輸入人口取代本土人口。特區住宅需求將隨人口增長及平均住戶人口下跌而有增無減。輸入人口的一端需要大量資助房屋,令缺口難填,令一端是擁有極高的負擔能力的人,支持樓價及住宅租務市場。今次樓價不會重演80年代的信心危機而下跌,反之中長線樓價更因人口替換而跌之不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