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86.51,按周再跌0.34%。分區指數個別發展,港島及九龍分別再跌1.95%及0.85%,新界東及新界西則分別上升0.27%及1.17%。其餘領先指數全線偏軟,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分別下跌0.18%、0.37%及0.47%。中原經理人住宅售價指數(CSI)最新報59.02,按周回升0.52個百分點。

斷崖風險抹煞過去及將來

CCL連跌四周,累計跌幅2.1%,但受「北部都會區」概念刺激新界區樓價靠穩。林鄭施政報告放棄短中期,市場回復入市信心,成交反彈。火炭大型新盤星凱·堤岸周末賣出價單近6成單位,銷情尚可。日出康城海恩莊園開售,平均呎價2.1萬貴絕康城新盤開售價,最平單位4百萬有找,被市場卻標榜成區內第二低價開售,實情是發展商以一層32伙開積,提共大量迷你單位,最細單位只有183呎,以壓縮空間遷就銀碼。多謝政府以量為策,納米盤滲入各區,適切空間上車選擇繼續被壓縮。二手成交亦繼續反彈,代理統計十大屋苑成較上周回再升近倍。另外,鋼琴王子李雲迪被指嫖妓案,中共傳媒即審即判,甚麼傑出青年,甚麼政協,名譽一朝盡喪,代言合約賠償以億元起計。中共十八大以來稱查處408.9萬人,抓之不盡,皆因權色交易貪污腐敗就是極權體制的基因。在中共控制的國度,任何人皆面對斷崖式的風險,何時出現只看政權何時需要,極權體制更可令一個人的過去及將來全面消失,重複懲罰。很多人以為「行得正企得正,唔使驚」,但實情是「行得正企得正」是由政權定義,今天「行得正」明天可以是罪行,看看歷史便一清二楚。不少事情絕不是琴鍵,非黑即白,而是灰色地帶,政權需要時就可黑可白。北上發展順利可招惹人忌,就可出現各種桃色及詐騙陷阱。遇到甚麼紛爭,莫說大部份港人沒有政治面貌,即使有亦總有對手比你面貌更大。當特區官員不斷重複「前途無限」鼓勵民眾北上發展,當媒體一味唱好,請看一看官員子女在哪裏發展,查一查有多少中共權貴把妻兒子女送往外國,想一想馬雲及李雲迪有錢享不到有琴彈不得的竟況。機會再大,財富再多,經斷崖風險修正後的價值都是零。

三年上樓承諾失意義

施政報告推出「北區大都會」世紀大計,「未來無限好」,但無法掩飾資助房屋的施政空白。政府聲稱未來十年資助房屋供應達33萬伙,超出長策十年目標,可是前五年只能做到三份一,後五年能否預期交付未知,但若進度不理想,林鄭稱會親自督導,好像預計自己連任云云。運房局局長陳帆在立法局被問到何時才可回到公屋三年上樓的承諾,局長竟稱「目標不變,但可能要十幾二十年,數字上15至20年會是很大機會的情景」。議員表達不滿並要求政府進一步交代。今天的特區,荒誕邏輯無奇不有。先前那些議員呼籲政府要為49年劏房清零交出藍圖,卻不見向局長要求三年上樓承諾交出藍圖。這個唯一清晰的指標,並不是甚麼宏大遠景政府竟然敷衍回答,需時20年亦講得出,無恥之恥,證明政府根本毫無計劃,亦毫不重視這個指標,置市民苦況於不顧。這種態度亦表明政府心知今天的立法會只是橡皮圖章,無牙小貓一隻,政府說了算,哪個敢真正査找責任。再有,長策目標明明就是填補供應缺口,解決不適切居所而設。既然政府聲稱十年建屋可超標,未來供應又大幅增加,人口屆時又幾近見頂,為何三年上樓目標要超過十年才能實現?以上種種矛盾,局長未能向公眾交代之餘,其上司更「技高一籌」,將問題視轉向房委會。林鄭前周提出有房委會代政府向輪候公屋的市民致富津貼的「得意」建議,利用懲罰讓房委會加快建屋進度,引起反彈,林鄭還怪責傳媒炒作。事實上,林鄭不只一次提出「得意」建議,早年就提出為出租公屋「截龍」,其後又建議將全數新公屋作「綠置居」出售,幸好建議未有落實,否則後果是災難性。作為領導者,一句說話就足以影響市場,謹言而慎行乃應有之道,得意最忌忘形。

真正責任人已清楚不過

由房委會代繳津貼建議不是「得意」,而是一個笑話。房委會是官方機構,資金屬於政府,缺資金短缺由政府填補,代支只是左袋交右袋,反正房委會財政狀況不是表現指標,若房委會真正因此而出現資金問題,還多了個撥款動作,阻慢房委會運作。林鄭自詡歷屆政府換人之冠,房委會延誤,落實問責撤切換問責官員便可,但「重中之重」九年來從未有任何相關官員被問責。長期供不應求房委會容易成為箭靶,但事實上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房委會。首先,延誤指控要成立,就先要有明確指標,包括建屋量、建屋所需時間、真正負責任的政府應該替委會成立指標,然後按指標問責。再有房委會負責建屋,但當中有不少程序牽涉其他部門,延誤可能是程序上的問題,又或其他部門延誤,未搞清楚問題而怪責房委會不負責任。年年施政報告稱簡化程序,多年來未見成效,又應由誰人負責?更根本的問題是土地供應。98年8萬5得以落實,有賴港英政府預留大量土地作興建資助房屋,證明房委會應有能力建屋。特區政府開發土地不力,土地荒搞了十多年未見舒緩,開發土地不足並非房委會的責任。當地產商投得的地皮是「熟地」,政府交給房委會的土地多是「生地」,需時更改規劃及平整然後才可建屋?近年還出現「三尖八角」,見縫插針,蚊型地皮,房委會無奈接受之餘,亦增加房屋設計及興建難度。相關的延誤又是誰的責任?長策定立之初,誰人任意定下資助房屋比例六成,但數年才發覺有問題才提升至七成?以往簡單的出租公屋出售居屋計劃,誰人將簡單的階梯上加「綠置居」、「白居二」、租置等計劃,行政複雜化,分薄資源拖慢效率?今年財政預算案,各政府部門包括「重中之重」的發展局、房委會等,編制零增長,明年更要壓縮1%開支,但警務處開支預算卻增加7.7%,哪個才是政府真正的「重中之重」?

資助房屋供應缺口及延誤的問題,責任誰屬明顯不過。林鄭言論並不「得意」,反而揭出政府未有釐清問題根本。房委會後五要交付十年建屋目標的三分之二,若不搞清問題根本,遑論落實交付。未有正視問題,林鄭還在施政報告指若進度未如理想親自督導,而不是及早防止問題發生,高下立見。政府對資助房屋的問題到底有多重視?局長的「廿年」承諾加上林鄭的「得意」建議,已經給出明確答案。◇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