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學校的表現難免起起伏伏,這也是他們成長過程的一部份。作為家長,與學校老師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助於預防問題,幫助孩子少走彎路。

孩子在學校中遇到困難或問題可能表現為學習成績差、不愛上學、沒興趣寫作業,或與同齡人、老師關係不佳等等。這些問題有輕有重,有的是暫時的,有的持續時間較長。不過即便是暫時的問題也會讓孩子對學校及其自身產生負面的影響。作為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及時發現問題並著手解決。

學校問題的常見跡象

有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察覺孩子在學校遇到了麻煩,孩子也願意跟家長談論此事。但有時,孩子會有意對家長、老師和同學隱瞞存在的問題。例如:他可能會抄同學的作業、在重要考試期間裝病,或者不把報告帶回家,這可能令家長很難發現問題。有時,甚至老師也沒察覺到。

因此,如果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麻煩,就要留心一些跡象,比如:

孩子找藉口不上學,甚至瞞著家長逃學。

孩子表現出不願談論學校,或對學校不滿或者是不高興。

孩子對學校表現出沒興趣。如:沒興趣參加課外活動,或者在學校沒甚麼朋友。

孩子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如:說自己「笨」或沒有朋友那麼聰明。

孩子多次被老師單獨留下來,老師不斷找家長「告狀」,原因要麼是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要麼是孩子在校行為表現不佳。

孩子不做家庭作業,也很少談論家庭作業。他似乎厭倦寫作業,或覺得作業太簡單,甚至會說沒學到任何新東西。

與往常比起來孩子的分數下降。

如果家長認為孩子有厭學問題,可是孩子卻並不想談此事,那對話無法進行。所以,家長不妨先試著從孩子的切身感受談起,如:「你看起來有點不高興,怎麼樣,在學校有甚麼麻煩嗎?」

問題原因

常見原因是學習困難或有學習障礙,如:閱讀障礙,或者是在行為、情緒方面存在問題。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原因也會導致孩子無法在學業上表現優秀,比如個人(內在)的和學校(外在)的因素。

個人因素可能包括:慢性疾病、抑鬱或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創傷經歷、缺乏自尊、溝通技巧或社交技巧欠缺、無法傾聽、無法集中精力或者是坐不住。

學校因素可能包括:不喜歡學校、與學校的文化或環境格格不入、不喜歡學校的科目、對作業中所遇到的難題感到沒辦法解決、得不到學校或學業方面的支持,特別是在作業上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法與學校的老師或同學相處、逃學、管理課外活動時間有困難、被同學欺負。◇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