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建築師學會主辦的「島與半島」建築展覽,16個藝術單位以互動展品、文字、動畫的形式在美國洛杉磯進行為期兩周的展覽。聯合總策展人張海活(Howard)表示,今次展覽結合香港獨特的地貌衍生出的建築特色,將香港城市的核心價值與世界分享。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首次與多位建築師合作參展,將藝術與建築結合,他希望透過展品啟發人們思考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在作品交流過程中,他也從中體會到如何透過建築建構香港的特色。

張海活介紹:「香港建築師學會想將香港建築帶去不同的地方,將香港的建築特色,找一個展覽的形式去表達出來。用四個價值觀——魅力、效率、秩序、變化,去涵蓋香港建築的方法,將16件作品分成不同的類別,去展現建築特色。」

「島與半島」聯合總策展人張海活(左)與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右)。(陳仲明/大紀元)
「島與半島」聯合總策展人張海活(左)與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右)。(陳仲明/大紀元)

結合文學與藝術的建築展

今次展覽的理念源於七十年代的小說《島與半島》,書寫城市生活的片段。富有新意的是,今次展覽的場刊也以一本小說來貫穿整個展覽,香港作家黃怡所作的《「香港蕨人」田野調查紀錄》將港人的生活穿插在不同的建築場景中,讓人閱讀場刊時身臨其境,隨著故事情節而認識香港各類建築的特色。張海活稱這一文學的演繹形式,是用建築師無法描述的角度補充建築作品,讓觀眾於另一個層次了解建築設計,是很有趣的一個嘗試。

除了文學與建築的結合外,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還嘗試透過音樂和畫面來展示香港與洛杉磯城市的不同面貌。他的作品以「天際線」為主題,同時在香港與洛杉磯兩地展出,在希慎廣場Urban Sky所表現的則是香港密集、高聳的城市景觀,在洛杉磯Westfield Century City所表現的則是平坦、開闊的都市場景。他希望透過不同的角度令觀眾認識城市的面貌,更大膽嘗試用聲音來表現建築特色。

林欣傑分享:「人和這個城市怎麼互動,如何演繹這個城市身份,這件作品就是你如何演繹這個城市的其中一個方法。」

將香港傳統建築展現於世界舞台

今次展覽中的一件參考蒲台島戲棚所製作的展品——「魅之板塊,崖之半島」。(受訪者提供)
今次展覽中的一件參考蒲台島戲棚所製作的展品——「魅之板塊,崖之半島」。(受訪者提供)

聯合總策展人張海活介紹今次展覽中的一件參考蒲台島戲棚所製作的展品——「魅之板塊,崖之半島」。他認為這依懸崖峭壁而建的天后誕戲棚將香港傳統建築的高超技巧發揮到極致,建築師都很欣賞這樣的技巧,也希望能透過展覽令普羅大眾了解到香港這一珍貴的資產。林欣傑對這一展品也大為讚賞,他認為其包含了文化元素、技術元素、地形元素,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且能回應本次活動的主題。

蒲台島天后誕戲棚。(陳仲明/大紀元)
蒲台島天后誕戲棚。(陳仲明/大紀元)

張海活提到,香港一般的商業建築物,很少借鏡傳統工藝與技巧,但在一些小的政府項目中可以找到傳統建築的影子,例如屏山天水圍圖書館、赤柱市政大廈具有中庭設計,將中式建築的特色展示出來。

今次參與建築展的多為年青建築師,林欣傑與他們交流時了解到,年青一代建築師都用盡方法找回香港以前的建築特色,特別是一些文化、地形方面所產生的特色,是很代表香港的。

林欣傑分享:「其實都是在找一些我們失去的東西,或者一些香港很核心的價值,沒有這些是不能建立起城市的面貌出來的。所以我覺得不管在建築上,或者文化上,都是一種建立的過程。所以我想我們展示的不只是香港建築的特色,而是展示如何建構香港的特色的一個過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