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人們都會有的一種心理,也就是我們容易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具備和我們相同的特性,因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擁有相同的特性、愛好或傾向等,認為別人理所當然知道我們心中的想法。
投射在職場中,能為人們帶來一個啟示:為甚麼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被別人當作職場炮灰,遭人利用,不能實現自我價值。
從投射效應的角度來說,這反而意味著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本身的思想有所偏差,例如,過度防衛。
隨著職場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神經也變得緊繃起來,生怕一不小心做了職場炮灰,於是人們提心吊膽,充滿警覺地察言觀色,以保全自我。
這樣緊張的狀態,容易讓人陷入過度防衛的循環。人們變得像刺蝟一樣面對別人,卻以為別人才是刺蝟。
當我們以滿身盔甲的狀態面對職場環境時,很容易勞心傷神,耗掉了輕鬆,耗掉了坦然,也消耗了工作效率和好人緣。
當然,如果我們倡導你要毫不設防地與人交往,也是不實際的。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自身的心理狀態和周遭的環境,才能得到屬於自己最好的答案。
案例
陳明一和同事王初曉激烈爭論了起來。
陳明一非常大聲地說:「這套方案,你提出質疑的理由並不充份,因為一套方案完全不實行就否定,是冒險的行為,而且在方案尚未實行前,誰都不能保證成敗,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而且保證一定能夠創造價值,我就聽你的!」
說完最後一句話,陳明一明顯感覺到心跳加快,臉上的溫度也在升高。
可是,王初曉也有自己的堅持。他說:「根據公司以往的經驗,包括客戶回饋都說明了這套方案的問題,況且現在是要你改進,不是徹底推翻舊方案,只是做調整和優化,你應該冷靜點。」
陳明一更加憤怒地說:「改來改去,我無法冷靜。」說完,他重重地將紀錄本扔到桌子上,氣鼓鼓地坐在椅子上不說話。最後,其他同事打了圓場,說考察一番再做決定。 同事們三三兩兩離開辦公室,陳明一卻依然坐在電腦前。坦白說,方案存在問題,陳明一了然於心,但當王初曉真正提了出來,他還是非常激烈地維護自己的觀點,不想馬上被擊倒。
所以,他不由得與別人較勁。別人愈是反對,他愈是要沒有理由地堅持。陳明一能感覺到,自己最近的職場人際糟糕透了,不但工作時和大家合不來,平時在一起也容易有分歧。
無論是沒有理由地堅持舊方案,還是和同事們業餘時間爭論,他都表現得很固執。
陳明一諮詢了心理醫生,了解到造成這種固執的原因,是由於自己的內心防衛過度。因為怕被別人當作職場炮灰,於是處處提防,甚至先出手。
這才是問題的根源。陳明一發現問題不僅出現在方案上,也出現在自己的心理上。他愈是反抗,愈證明自己沒有信心,總是擔心別人抓住他的弱點攻擊。
這更加證明陳明一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弱者的地位,因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只能過度武裝面對一切。
於是,陳明一下定決心改變自己,調整推廣方案的同時,也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戰勝「過度防衛」。
開竅心法
很多時候,我們懼怕自己成為炮灰,容易誇大自我價值,堅持自己的聲音,在此過程中,將別人反對的聲浪和不同意見,無限上綱為對我們的否定、排斥,甚至是壓制。
這時,我們內心就會出現恐慌感,出於對自身的保護,便會表現出毫無理由的堅持和固執;亦即投射效應所反映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頭上。
在職場中,大家要處理很多工作,同事之間意見相左是常有的事,但若某人將工作上的分歧曲解成對他個人的否定,就會出現很多無謂的爭執,亦即過度防衛,結果不但影響工作效率,也傷害了人際關係。
這種過度防衛會耗掉人們的心理能量。一般來說,如果我們總是莫名地感覺到周遭的人有敵意,卻舉不出充份證據,但我們的內心卻因此而焦慮、緊張,並為此時時提防別人,就有必要提醒自己,別陷入過度防衛的循環了。
身處職場,有時候不妨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的心理底線,確立目標,在有原則的基礎上與人合作,既能保護自身利益,又能恰到好處地與人相容,這不失為一種不當炮灰,也不過度防衛的好方法。
摘編自 《職場開竅心法:88個辦公室權威心理學》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整版圖片來源:Fotoli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