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飲酒的概念通常是,飲一兩杯葡萄酒對健康有益,小酌怡情,過量傷身。但是近期發表在《Lancet》的大型研究結果,打破了這些飲酒對身體有益的推測,即飲酒是沒有安全量的,無論飲酒多少,都會增加健康問題和死亡風險。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從1990-2016年間發表的592項來自全球195個國家,約2,800萬人的研究和數據。結果顯示,酒精在 2016 年導致全球 280 萬人死亡,也是年齡介於 15~49 歲者早死、殘疾(酒駕之類的)之主要風險因素,佔死亡人數的20%。跟沒有飲酒者相比,平均每日攝入2個標準酒精量的人,其患疾病和受傷風險會增加7%;若每天攝入5個標準飲酒單位,其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的可能性則大幅飆升37%。
相對於男性的平均每日涉入2個標準酒精量,女性的平均飲用量較少,在3/4個標準酒精量的水平,這也解釋了為何2016年15至49歲女性死亡人數不到4%,但對於同一年齡組的男性而言,風險增加了兩倍,達到驚人的12.2%。
報告首席研究員Max Griswold說:「以前的研究發現酒精在某些情況下,有保護身體作用,但我們發現任何水平的酒精都會增加破壞身體健康的風險……無論飲多少份量的酒精,其對思想的麻醉和對身體的毒害都比其帶來的益處多。」因此滴酒不沾才是最安全的方針。
由於酒文化在東西方各國源遠流長,雖然讓人完全戒掉飲酒的習慣還是有困難,但是從養生之道來看,無論是為了身體的健康,還是精神健康,酒還是少喝為好。
在中國的上古文化中,是不飲酒的,到中古,對酒有了善惡兩方面的定義,認為酒可養生,亦可害人。《素問.湯液醪醴論》中說:「是以上古之人,能完其天真者,雖有湯液醪醴,為而勿服,以神全故也。中古之時,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以稻米之液,能生養精氣神也。」並且在中國歷史上不少朝代都曾發佈「禁酒令」;孔子也主張「不為酒困」;佛家將不飲列為戒律,酒能亂性,使人失去理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