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雅俗共賞撐粵語——生活粵語拾珍
粵語歇後語之趣,在於其「活」,即使時光流轉、時代變遷,它依然活力四射,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印記。以下將從歷史淵源、飲食文化、信仰文化與生活智慧等方面入手,向讀者們介紹一些膾炙人口,帶有濃濃的香港味及年代感的歇後語。讀者不妨將歇後語右側的解釋遮掩,考考自己對粵語歇後語的認識。
飲食文化類
豉油辣椒醬——你想點就點(蘸)
豉油樽蓋——又鹹又濕
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落
隔夜油炸鬼——冇曬火氣
番薯跌落灶——該煨
火燒豬頭——熟口熟面
藤條炆豬肉——Fit到漏油
咸蛋滾湯——心都實曬
番鬼佬月餅——悶極(英語Moon Cake的諧音)
冬前臘鴨——得個睇字
菠蘿雞——一味靠黐(佔便宜)
倒掛臘鴨——油嘴滑舌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魚片粥——岩岩熟
信仰文化類
鐵拐李踢足球——一腳踢
閻王殿大罷工——冇鬼用
閻羅王嫁女——揾鬼要
閻羅王招工——揾鬼黎做
三元宮土地——錫身(相傳三元宮的土地神像是用錫鑄的)
雷公劈豆腐——搵軟嘅嚟蝦
火麒麟——周身癮
八十歲太公遇文王——發得遲
千尊菩薩一爐香——齊齊有請
生活智慧類
十月芥菜——起心
蘿底橙——冇人要
狗上瓦桁——有條路
單眼佬睇老婆——一眼睇曬
飛機打交——高鬥
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落
牛皮燈籠——點極唔明
有早知——冇乞兒
靜雞雞——認低威
人工高——冇秘撈
阿茂整餅——無冇果樣整果樣
肥佬著笠衫——幾大就幾大
跪地喂豬乸——睇錢份上
飛機撞紙鳶——有咁啱就得咁
歷史文化類
歇後語背後的故事,富有生活之樂,亦有古風之雅趣。粵語中有不少來源於歷史的歇後語,讀者知曉多少?
陸榮庭睇相——唔衰摞黎衰
1916年8月間,廣西軍閥陸榮廷任粵省督軍,並曾兼任兩廣巡閱使,權傾一時。有一次他心血來潮,穿上一身貧苦大眾的服裝,衣衫襤褸的走進算命館「睇相」,想試探一下睇相先生的眼力,藉以取樂。誰知被相士「小神仙」一語道破天機,說他「唔衰摞嚟衰」。意謂他本是個顯赫一方的大官,緣何扮成窮人模樣,不衰而偏要裝成衰樣。後來人們就把好好的事情而弄到衰壞的境地謂之「陸榮廷睇相」。
市橋蠟燭——假細心
清末民初時期,番禺縣市橋鎮有個做蠟燭的作坊。老闆為了節約成本,牟取利潤,在做蠟工序中偷工減料,粗製濫造。他收集了一些廢棄的舊棉被、爛棉衲,用污舊的棉絮搓成較粗的棉繩,做成蠟燭芯。為了掩人耳目,瞞天過海,露出蠟燭頭點火的一小段燭芯,是用又白又幼細的靚棉紗做成的。顧客一見,覺得蠟燭芯細蠟又多,瞬時搶購一空。誰知買回去點蠟燭用的時候,才發現「畀人揾笨」。
豆腐佬擔梯——成左例
在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年代,廣州府城學宮是府試放榜的地方,學宮旁有一間豆腐店。有一次放榜,貼榜人忘了帶梯子。恰好名登榜首的人,正是豆腐店老闆的本家,所以老闆欣然扛出梯子前來幫忙。自此以後這便成了慣例,每逢放榜,官方都要豆腐店老闆扛梯貼榜,歇後語由此而來。
鄧穿石——陪襯嘅
古時伴郎又叫戥穿石,因為戥讀鄧,所以也有人寫做鄧村石、鄧穿石。昔日農民把育成的幼豬或中豬上墟集出售,豬在擔挑一端,另一端則找來相約重量的石頭,湊成擔子前後重量均勻,方便挑動,這石頭因此稱為「戥豬石」。在墟集,當豬隻賣出後,那石頭便成無用之物,大可捨棄不理,而這點與伴郎的作用相似。
***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母語下的定義是「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一個民族或地方所使用的語言,代表的是該民族或地方的獨特文化結晶,而母語亦是如此,它所象徵的不單是一群人的身份認同,更是特定人群的獨一無二的文化語境,及其背後歷經歷史變遷後流傳下來的文化。粵語的歷史源遠流長,蘊含著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和近代前人的生活智慧,這些都需要港人耐心發掘,細味欣賞和承傳。◇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