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時期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發表文章分析了美國經濟30年以來的困境和挑戰,他表示,特朗普政府時期實施的對外貿易政策是針對破壞自由貿易國家的回應,其中以關稅政策最有效。
周五(11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萊特希澤的專欄文章。文章指出,長期以來,美國面臨巨額貿易逆差、製造業衰退和經濟增長放緩等挑戰和困境,其中主要原因是利用全球自由貿易實施「掠奪性」政策的國家造成的。萊特希澤並沒有在文章中直接點名中共國。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的最後幾個月,曾經提出了將美國和中國經濟分開的想法,即所謂的脫鉤。萊特希澤對此表示支持。
特朗普提出對外貿易政策的背景
萊特希澤在文章中分析道,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結果令人震驚。過去30年,美國每年都積累了巨額貿易逆差,導致數萬億美元的財富轉移到海外,以換取當前的消費需求。
他寫道,「在過去三十年中,我們失去了數百萬的工作機會,其中許多是高薪的製造業崗位。我們看到中位數工資停滯不前,除了在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有過一段上升期。」
文章指出,美國在製造業領域的衰退也不容忽視。從電子、紡織到化工等多個核心產業,美國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主導地位。
在此背景之下,特朗普政府針對美國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實施了一系列經濟補救政策,其中以對華發起貿易戰最令人矚目,並將其影響延續至拜登政府。
中美貿易戰始於2018年,當時特朗普對價值3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最高達25%的關稅,項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洗衣機、鋼鐵和鋁等,約佔2018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65%。
2020年初,特朗普政府又與中共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根據該協議,美國降低了部份關稅,以換取中共增加購買美國出口產品,包括500億美元的農產品。然而,中共的實際購買量遠未達標。
特朗普在2024年的競選中表示,如果再次當選總統,將要求中共履行以上協議。他還多次表示將對中國徵收60%甚至更高的關稅,並警告對於規避制裁在墨西哥設廠生產的中國汽車徵收100%的關稅。
萊特希澤:通過關稅可以抵銷掠奪性國家的不公平產業政策
文章指出,在全球經濟中,那些持續擁有大額貿易盈餘的國家才是保護主義者。而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經常性地出現巨額貿易逆差,則是受害者。
萊特希澤表示,「在近幾十年中,我們所見的是各國採取的產業政策,其目的不是提高生活水準,而是增加出口——以便在海外積累資產,並在前沿行業中建立競爭優勢。」他稱這些是上世紀初期被譴責的「以鄰為壑」政策。
面對嚴重損害美國的外國產業政策,特朗普決定採取行動。
萊特希澤歸納了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三種對外貿易政策:首先,美國可以實施一種進出口證書制度;其次,可以立法對進入的投資徵收資本准入費,這意味著收購美國的資產將變得更加昂貴;最後,美國可以通過關稅來抵消掠奪性國家的不公平產業政策。
這位前貿易代表表示,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經驗中,最後一種方法實測有效。特朗普任期內,美國的製造業有所增長,進口量在COVID-19疫情之前呈下降趨勢,工人的實際工資增幅創歷史新高,並沒有出現批評者所擔心的通貨膨脹。#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