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明天(2日)開學,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今日公布最新調查發現,超過兩成受訪中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或焦慮徵狀,需要尋求專業協助。整體受訪學生幸福感只屬一般,只有約兩成六受訪學生幸福感達高水平。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定期向學生進行情緒健康調查,讓各界掌握青少年精神健康的最新趨勢。「2024年中學生幸福感調查」去年11月至今年4月進行,共1,646位中學生完成問卷,反映他們的幸福感、整體精神健康狀況、生活滿意度、自我批評及友善助人狀況。
結果顯示,整體受訪學生的幸福感只屬一般,平均分為2.63分(滿分5分),只有26.3%學生的幸福感達理想水平。整體受訪學生抑鬱平均分為5.42分,屬正常水平。整體受訪學生焦慮平均分為4.23分,亦屬正常水平。
不過,25.5%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徵狀,20.5%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焦慮徵狀,即每5個學生裏面,有其中1個中學生疑似受精神困擾,需尋求專業協助。最普遍出現的抑鬱徵狀分別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有甚麼好事情是我可以期待」和「討厭自己的生活」。學生最普遍出現的焦慮徵狀分別是「感到頭暈眼花、就好像快要暈倒」、「感到恐懼」和「感到手震」。
自我批評方面,整體平均分為2.66分(滿分5分),屬中等程度;57.4%學生的自我批評達中等或以上程度,常會狠批及責備自己,最常出現的負評為「當重要的事情失敗了,我會不斷地想自己的不足」。最普遍出現之自我批評分別是「當情緒低落時,覺得多數人都比我快樂」、「當重要的事情失敗後,會不斷地想自己的不足」和「當情緒低落時,容易糾結於出錯的事情上」。
分析指,自我批評與抑鬱焦慮徵狀呈高度正相關,即學生越多自我批評,越易受抑鬱焦慮困擾,連帶幸福感也越低。女生與高中學生的自我批評程度明顯比男生和初中生高,原因可能是女生在情感上普遍比男生更敏感,較容易對自己的不足感到不安。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建議,學校應多舉辦放鬆紓壓活動,並提供個人成長訓練,例如失敗教育、情緒管理、社交技巧等;政府應強化地區協作,例如在「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個案跟進後期,可根據學生及其家人的意願,協助他們轉介至地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學生的復元歷程提供持續支援;政策應關注青少年意見,設立平台聆聽青少年聲音。
團體提到,過去一年內,總共收到約300宗學生求助個案,其中約兩成的學生因社交困難或缺課習慣而出現問題,普遍因學習困難或與老師、同學的相處問題而缺課。團體建議學校在處理長期缺課的個案時,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策略。@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