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充滿童趣,鋪滿原野,無需分文,隨處可摘。它清熱解毒,去濕散結,外治毒瘡,內除肝、胃之火,養腎、烏髮,卻無寒涼之過,不傷人體正氣。
它平鋪地面,姿態謙卑,地氣十足,看似平淡無奇,卻厚載坤德,如天下之母,皇后之功,可入藥、可做菜,可時時護衛天下百姓的安康。
除胃熱 清肝火 化濕濁 復生機
《本草新編》盛讚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歷代醫家都認為它非常奇妙──一般清熱解毒的藥物,大多寒涼,易傷脾、胃,令陽氣受損。但蒲公英卻不會苦寒太過而損傷脾、胃。
它入肝經、脾經、胃經,一般人食用它,可清肝明目,安神除煩,可除脾、胃濕熱之濁氣,恢復脾、胃的運化之力。讓人體經脈運轉如常,恢復生機。
中醫認為,脾、胃是化生氣血的本源,是生命離開母體後獲得營養,製造氣血,得以存活的後天之本,其性能如同大地,化生萬物。因此,脾、胃,五行屬土,具備大地之德。土地如果濕熱過重,會讓樹根腐爛,草木不生,或枯萎不振──脾、胃同樣如此,難以化生養份,造成營養不良,一副病泱泱的樣子。
現代飲食,孩子們多喜甜膩油炸之物,造成脾、胃濕熱,如同夏天人身處不通風透氣的屋子一樣,被又濕又熱的熱氣薰蒸,經脈氣機受黏發滯,運化不暢,污濁必重,常覺口臭,如同濕臭酸腐的土壤一樣。
因此,很多人的胃,多處於濕熱過盛的狀態,人必然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蒲公英就能清熱除濕,解毒去濁。讓黏滯的經脈氣機恢復輕健的狀態。胃熱解除,人會感覺五臟安和,氣血暢通,身輕體健。
消腫散結 防乳癌 女子妙藥
中醫講「脾主肉」,而脾五行屬土,因此人體肌肉,被比喻為人體這個建築物的泥牆。脾、胃有鬱熱,很容易堵在肌膚,不得消散,就會生瘡化膿,瘡癤腫痛──意思是肉牆之土「腐爛」了。
蒲公英展開葉片,平鋪在大地,充份接受地氣,沐浴陽光,花朵色黃,五行屬土,最能中和天地之氣,因而調理脾、胃氣機,最為合適,能很好地清除脾胃濕熱、黏濁之氣,恢復經脈氣機的正常運轉。
蒲公英外敷可治療熱毒引發的瘡癤,敷在身上,就如蒲公英鋪在地上的景象,在給人體肉牆修復腐敗之處,消腫、散毒,恢復生機。因此它又叫「黃花地丁草」,如同給地面打補丁。素有「瘡家之最」的美稱。
《本草正義》記載:「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疔瘡、癰腫、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為捷效。」──可化解化膿性乳房炎的乳部硬塊,防治乳癌也有很好的功效。同時還有通乳的作用。
烏鬚髮 壯筋骨 平補肝腎
《本草綱目》還記載蒲公英,能「烏鬚髮,壯筋骨。」
《本草述》也說它:「甘平之劑,能補肝腎。味此一語,則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腎矣!不然,安能涼血、烏鬚髮,以合於沖任之血臟乎?」
任脈(陰脈之海),是五臟經脈之海,也叫「血海」。所以,蒲公英對所有經脈氣血,皆能起到調理作用。
有醫家指出,蒲公英能將人體胃部和肺部的熱,通過前身的「任脈」和後背的「陽脈」流入腎經,溫補腎陽,可謂廢熱利用,把胃部和肺部的無用之熱,導入虛寒需要溫氣的腎部。這才是蒲公英平和救世的莫大功德──性平和,卻能除熱、解毒、涼血、散結,而不傷正氣,還能走任脈衝脈將廢熱補入腎部,將氣血調和──可謂廉價環保,功莫大焉。藥草皇后之稱,當之無愧。
《本草綱目》有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清代名醫陳士鐸在其所寫的《本草新編》中嘆惜:「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三月陽春,正是食用蒲公英嫩葉,調理腸胃,去除肝火熱毒,恢復人體生機的好時機。千萬不要錯過。
蒲公英的吃法
生吃:將蒲公英嫩莖葉洗凈、瀝乾,沾醬吃,或用沙律醬涼拌。
熟吃:用沸水燙1分鐘,冷卻後擠乾多餘水份,再佐以麻油、醋、蒜、甜辣醬等,拌勻即可。還可以將蒲公英嫩葉燙過後,再剁碎放入肉餡中,做成餃子或包子。
菜粥:蒲公英燙熟後切碎,跟米一起做成粥,也十分清香美味。對熱毒引發的青春痘和肝火旺,眼睛赤紅的人,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當然,現代人用藥太多,身體有嚴重病症、陳年痼疾、體質太過虛弱的,還要考慮是否合適,請謹慎食用或遵醫囑。#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