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5歲的女子長期有便秘和便血的狀況卻不以為意,而且因為害怕照大腸鏡,一直沒有進行深入檢查。某天她覺得褲子太大件、穿不住,原先感到喜出望外,以為自己瘦身有成,直到體重持續下滑才驚覺大事不妙,於是前往醫院檢查,經醫生診斷為大腸癌晚期。
大腸癌死亡率持續上升的原因
中山醫院腸胃科醫生吳文傑說,大腸癌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以台灣來說,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罹患。臨床觀察發現,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西化,再加上初期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或是與一般腸胃問題混淆,所以多數患者被診斷時已是大腸癌中、晚期,死亡風險也就因此持續上升;一旦診斷為第四期,存活率通常低於20%。
以上述35歲的女子為例來說,最大的主因是長期忽略病徵,從而導致最終診斷為大腸癌晚期,所以千萬不可輕忽任何病徵。
容易引發大腸癌的原因和族群
吳文傑指出,曾經有媒體調查顯示,大約40%的上班族每周有1/3的時間採取外食,而每餐外食者更高達24%;從中發現這些經常外食的上班族,長時間下來容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品的狀況,都是容易引發大腸癌的原因。
尤其是肩負經濟重擔的40歲~49歲青壯年族群,背負著工作和經濟壓力,在快節奏生活、不良飲食習慣的雙重夾擊之下,更容易促使大腸癌找上門。
一項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數據顯示,40歲~44歲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相較35歲~39歲高出2倍,而45歲~49歲罹患機率則是高出近3.5倍。
另外,有一些民眾以為有排便就是腸道健康,或是選擇聽信坊間促進排便順暢的秘方,其實飲食習慣不改、經常性久坐,以及沒有正確
腸道保健觀念的族群,就會讓大腸癌有機可趁。
降低死亡風險要掌握2個關鍵
吳文傑提出,要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務必掌握2個關鍵,即是定期篩檢把握初期治療時間,以及幫助腸胃養好菌。針對定期篩檢,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將有助於降低35%大腸癌死亡風險。
至於幫助腸胃養好菌,可以從每天喝乳酪開始。一旦腸道的壞菌過多、菌相失衡,不但會改變腸道通透性,壞菌更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發炎反應,並誘發息肉生長,最終致使癌化;因此養好菌、遏止壞菌生長,就是「腸」保健康的有效做法。
此外,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網站建議,如果出現下列任何一種症狀,而且持續數周,或是症狀加重,務必及時就醫,並且安排進行大腸鏡檢查。
1. 排便習慣更改,比如出現腹瀉、便秘,或感覺大便沒有完全排空。
2. 腹部出現不適症狀,比如頻繁氣痛、腹脹、痙攣等。
3. 糞便帶有鮮紅色或深色的血液。
4.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
5.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6. 持續感到疲倦。
每天喝乳酪能增a加腸內益生菌
吳文傑補充說,乳酪是非常好且容易取得的保「腸」神器,每天喝乳酪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翻轉菌相失衡,從根本改善體質,維持腸道健康。
不過,挑選乳酪需要留意2件事,首先要選擇品質比較有保障的品牌,包裝要清楚標示出所有的菌種,菌種組合最多5~6種,如果含有的菌種太複雜,容易因個別菌種數量不足,而降低好菌在腸道的存活率和功效;其次是選擇含有能通過胃酸、膽酸考驗的菌株如B菌,才能確實增加腸道益菌。
B菌包括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龍根菌(Longum)與雷特氏菌(B. lactis)等,又稱為「雙歧乳酸桿菌」,由於雙歧結構,所以容易定殖於腸道黏膜而形成保護層,減少壞菌入侵,主要功效訴求為調整腸道菌叢生態。
經由研究證實,B菌有助於改善腸胃菌相,減緩發炎反應,抑制息肉生長和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簡單來說,確實做到定期篩檢,並且每天喝乳酪,不但能維持腸道健康,也能遠離大腸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