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會大選將於7月4日投票,這個海外選舉本來應該與香港人關係不大,但隨著2019年反送中運動及其後發展,再加上BNO移民潮讓逾10萬港人有權投票,令這次大選加入了「香港因素」。各民調顯示大局已定,執政14年的保守黨極有機會下台,換來工黨上台。而同時,有多位跟香港有關的候選人都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是代表保守黨參選的Lucy Demery。雖然是「白人鬼妹」外表,但她其實在香港出生並生活了17年,能說廣東話,更曾經參加2003年七一遊行,最近在網上發文提及六四。在地區選舉論壇上,她透露自己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並提醒家人不要返回香港。

她所在的選區是英格蘭南部Wokingham,近年有不少港人移居。這個選區從1885年至2019年,一直由保守黨控制。在這次大選,Lucy Demery首次代表保守黨參選,接替擔任該選區國會議員超過30年的John Redwood。工黨接近放棄該選區,今屆是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之爭。

另一位是代表工黨參選的Yuan Yang,出生於中國四川,1989年六四事件後,4歲的她跟隨學者父母移居英國。參選前,她是《金融時報》的記者,撰寫過大量關於中國與香港的文章,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亦曾訪港。最近,她曾出席英國的六四集會。她的選區是全新劃界的Earley and Woodley,由於工黨氣勢如虹,她有可能當選為第一名華裔女性英國國會議員。

第三位是香港大律師公會前主席夏博義(Paul Harris),親身受過港府的壓迫。他第二次代表自由民主黨參加英國國會大選,但該選區Aldershot在過去100年以來,保守黨都未曾輸過,夏博義勝算不大。

若以上3人當選,相信會把香港議題帶入英國國會,亦是中共近年打壓香港產生的「蝴蝶效應」。2019年反送中運動雖然無法爭取香港的民主自由,卻令數十萬港人散落全世界各地,同時讓西方自由陣營政黨再次看清中共的本質,直接或間接影響當地對華政策。

另外,翻查資料,其實早在2015年起,英國國會中已有一位香港移民第二代的保守黨議員Alan Mak。不過,他在英國出生,不會說廣東話,亦未明顯表達過對香港問題的立場。這讓我再次意識到,離散港人民主運動的時限性。那些從沒有在香港生活過、經歷過任何政治事件的香港移民第二代,由於沒有被壓迫過,所以缺乏情感洗禮,難以承繼民主運動的火種。◇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