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寫。香港人的公民權利越來越少,公民社會又被解瓦,但教育局卻推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強調批判性思考的通識教育科。「公社科」部份教科書近日曝光,指「修例風波」涉及「暴力恐怖活動」、「外部勢力干預」等描述,污名化當年的運動,學生亦無法掌握運動的全貌。

2019年6月15日,首名殉道者梁凌杰在太古廣場外懸掛布條,用生命控訴,確立了「五大訴求」。從那天起,香港民主運動開始背負著沉重的人命。2019年6月16日,逾200萬香港人走上街頭,當日叫喊得最多的口號是甚麼嗎?我印象中是「沒有暴徒,只有暴政」,確立了這場運動的核心價值觀。

經歷了「6.12」後,反送中運動便確立了「和勇不分」或「和勇合一」的理念,沒有犯下2014年雨傘運動和2016年旺角衝突互相分化和「割席」問題。當政權無視逾100萬人「和理非」遊行,6月12日的勇武抗爭便有了道德正當性。當警方的武力程度誇張得不合理、血腥鎮壓抗爭者的話,社會就只會同情勇武,不同意抗爭是暴動,激發出「和理非」支持者行動升級,變成逾200萬人遊行。由於不少人都是首次參與社運,所以沒有過往的包袱,「和勇」兩個方法都不抗拒,產生了所謂「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理念。

6月15日林鄭記招的火上加油,以及當日梁凌杰的殉道,令香港不能再返轉頭,民憤雪球越滾越大,訴求不斷增加。6月16日上街的主要理由已經不再是反惡法,而是反對林鄭政府和同情抗爭者的共同情緒。因此,很自然就發展出「撤回暴動定性」、「撤銷所有示威者控罪」、「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暴」、「林鄭下台」和「真普選」這些訴求。

6月16日叫喊得最多的口號「沒有暴徒,只有暴政」,不單止針對6月12日的暴動定性,更代表著「和勇合一」。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覺得,暴政迫使人民使用武力,所以人民勇武抗爭在道德上也是合理,這是香港社會運動前所未有的質變。

在一個城市裏頭,有近三份之一人口的市民上街抗議,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我唯一想到的類似例子是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800萬人口中,有近200萬人築起人鏈,要求脫離蘇聯獨立。最後,他們成功了。

作為香港人,作為背負著人命的我們,就只能夠繼續把殉道者的遺志、精神、理念貫徹下去。面對國家機器的洗腦,經歷過運動的香港人必須讓我們的下一代和全世界知道歷史真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