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某個「禁毒」展覽開幕禮上致辭,可能為了順便「弘揚中華文化」,發表了以下偉論:

「今日是國際禁毒日,今年亦是虎門銷煙185周年。當年禁毒先驅林則徐銷煙救國,為國家以至國際禁毒工作開創了歷史。」

然而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林則徐銷毀的只是洋鴉片,並不反對種植和吸食國產鴉片,怎麼185年後,就搖身一變成為「禁毒先驅」呢?

鴉片自唐代開始已由阿拉伯進口入中國,國內也有人種植,作藥用或觀賞之用,還沒有人吸食。唐代罌粟花叫「米囊花」,如雍陶〈西歸出斜谷〉詩所寫:「萬里客愁今日散,馬前初見米囊花。」至於「鴉片」一名,音譯自英文opium,阿拉伯文ʻafyun則譯成「阿芙蓉」。

到明代,中國才開始流行吸食鴉片煙。萬曆十七年(1589年),神宗皇帝把鴉片列入關稅貨物名單,他自己也有煙霞癖。最初鴉片主要來自葡萄牙。入清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在中國的貿易,輸入的鴉片越來越多,由1729年每年200箱,增至1840年的4萬箱。

乾、嘉之際,清廷終於對進口鴉片頒布禁令,但中國需求實在太大,不論英商或中國商人都靠販煙獲利甚豐,所以朝廷一刀切的禁煙令頒布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本無法執行——例如廣東的巡邏船會收受賄款,甚至代英人偷運鴉片進口——反而令鴉片變成走私貨,連稅也收不到。

更大的問題是,進口鴉片導致白銀每年漏出數千萬兩,由於銀是中國貨幣,銀價上升勢必為全國經濟帶來災難。所以1839年,朝廷才派林則徐馳赴廣東海口,強迫英人交出20,283箱鴉片,悉數在虎門銷毁。結果這件事埋下了英、中交戰,及割讓香港的導火線。

由此可見,林則徐銷煙主要不是為了「禁毒」,這一點連中共官媒「人民網」也曾提過。2013年「人民網」上載了一篇文章,題為「林則徐不反對吸食鴉片 禁煙後也曾提議種植鴉片」,文中引述了林則徐1847年寫給學生的信,說: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舍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第恐此種食煙之人未必回心向內耳!」

看懂嗎?林則徐銷洋煙,主因是英國鴉片較土產鴉片高質,結果中國人只買洋貨,令白銀大量流失。連「人民網」都有的資料,鄧炳強卻懵然不知,胡亂編假歷史,怎樣幫国家「弘揚中華文化」呢?@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